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立案与受理有何区别?一文详解其概念及具体流程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立案与受理在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立案涉及在一定条件下,对案件进行正式的接纳并启动审理流程的步骤;相对地,受理则是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审查,以判断其是否满足立案要求的起始阶段。
在诉讼流程中,案件需先经历受理环节的初步审核,方得进入立案环节。首先,需对案件进行受理环节的初步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立案要求;若条件符合,案件便进入立案环节,从而正式开启审理过程。尽管立案与受理均与案件审理相关,但在本质上,二者存在差异。初步审查仅是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审核,这并不代表案件会直接步入立案程序;立案过程则需在初步审查之后,满足一系列额外条件才能完成。
02立案与受理的具体流程
受理的程序
法院对起诉内容进行审核,以判断其是否满足立案标准,这一环节是立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受理”一词意味着,在法院对当事人提交的诉讼请求进行审查后,若认定其满足法律规定的起诉要求,便将决定受理该案件,并正式进入立案审理程序,进而开启法律诉讼过程。
立案的程序
正式开启案件审理流程的节点即为立案,这一步骤的实施需满足既定条件。一般而言,立案涉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投案自首的相关资料后万江律师,迅速依据职责范围进行接收与审核。一旦确认案件涉及犯罪行为且需追究刑事责任,便会对案件进行登记与存档,为后续的侦查与审判工作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受理案件并不代表案件会立刻被登记为正式案件,然而,正式立案的操作必须在受理程序完成之后才能进行。
03立案条件
刑事立案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条款,刑事案件的启动立案必须同时具备犯罪事实的确凿存在以及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要求。这两个关键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刑事立案的根本前提。犯罪事实必须真实存在,同时,该犯罪事实还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若犯罪行为确实存在,然而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其并不构成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那么这样的案件便不能予以立案处理。遇到以下情况之一,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不得立案;若案件已进入立案阶段,则应予以撤销或不起诉,或宣判无罪:若犯罪事实轻微,危害程度较低,则不将其定性为犯罪;若犯罪行为已超出了追诉时效,则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若犯罪者已获得特赦令免除刑罚,则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依照刑法需由受害人提出控告的犯罪,若无人提出控告或撤回控告,则不予立案;若被告人已经去世,则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若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免除追究刑事责任,则同样不予立案。
民事立案条件
民事案件受理的前提是,原告与案件须有直接的利益联系,同时必须指明明确的被告,并提交具体的诉讼请求。首先,原告与案件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这表明,民事纠纷中的当事人一方,其权利义务的争议直接关联到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比如,在婚姻争议中,仅有配偶一方才有资格提起离婚诉讼,而子女或父母则无权以个人身份发起此类诉讼。同样,在涉及买卖合同的争议情形下,若买方甲未能按时支付货款,卖方乙便可以启动法律诉讼程序。然而,第三方丙通常不具备向甲索要货款的权利。除非卖方乙未能及时行使其对买方甲的到期债权,并且这种失职行为对丙造成了损失。
被告身份需予以明确,意即原告需指明被指控的具体个体,不论其为个人、机构抑或公司、企业。若被告身份不明确,将导致法律关系的难以确定,从而可能阻碍审判进程的顺利进行。
原告需明确提出诉讼的具体要求及其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诉讼要求系指当事人期望通过司法程序所实现的特定目标,这或许涉及对某种法律关系或事实的确认、要求对方履行债务、或者要求对现有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修改或终止。原告在提出诉讼要求时,必须出示相应的事实依据和合理说明,这包括婚姻成立的具体时间、夫妻间感情状态在处理婚姻争议中的关键地位,以及侵权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在处理侵权争议中的核心作用。
案件需纳入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畴,并且受理该案的人民法院必须具备相应的管辖权限。这表明,原告所提起的诉讼应当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或人身权益争议,并且此类争议必须由我国各级人民法院中的某个法院负责审理。在审判过程中,不同的人民法院各自拥有特定的职责和分工,因此,案件必须符合受诉法院的管辖权限。在发起诉讼的过程中,公民、法人以及各类组织必须保证向相应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
法院在接到起诉书或口头起诉后,会对起诉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要求进行审核。若起诉符合要求,法院须在7天内办理立案手续并告知当事人;若起诉不符合要求,法院亦须在7天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决。对于原告不服不予受理的裁决,他们有权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若涉及两个或更多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刑事案件应归先立案的法院负责处理;至于民事案件,则应由最先接受申请的法院来管辖。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