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民诉法新解释亮点:举证期限新规定,一庭前准备阶段有何变化?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章“证据”部分,借鉴了丰富的审判经验,对证据相关事项进行了补充和清晰化,针对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实施了多项改进和健全,促使人们持续增强对证据的重视程度,同时对证据的核实和运用加以规范。在接下来的内容里,索通万江律师要对证明材料的提交时限的新要求做出归纳,
一庭前准备阶段举证期限缩短
《解释》第九十九条 人民法院要在审判准备环节明确当事人的举证时限,这个时限可以由双方自行商议,并且需要获得法院的同意。
法院会设定举证时限,一般案件要保证十五天以上,如果是上诉时补充新材料的,则至少要十天以上。
证明期限结束后,如果当事人对已提交的证据,想要补充相反的证据,或者对证据的出处、格式等不足之处进行修正的,法官可以自行决定再次设定证明期限,这个期限不必遵循先前的规定。
《解释》明确,审理一审普通案件时,法院设定的举证期限不能少于十五天,而审理二审案件时,提供新证据的期限不能少于十天,这一调整改变了过去的规定,原先法院在一审普通案件中确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天,且二审案件没有明确的举证期限,只有提供新证据时,除非不开庭审理,否则必须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交,其他情况则应在开庭前或审理过程中提出。《解释》当中同时指出,要缩减庭审前的准备时间,法院可以设定更短的举证时限,但也允许当事人在这之后提交反驳材料或补充证明文件;这种方式不同于过去那种统一规定的做法,即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必须至少三十天,这种新规定更加贴合实际的民事案件处理需求。
二细化逾期举证后果
当事人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提交证据,审判机关需要让他们解释原因,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让他们拿出其他可以参考的证明材料。
当事人遭遇外在情况耽误导致未能准时提交证据,或者另一方对于迟延提交证据没有表示反对意见的,就当作没有延误。
第一百零二条 如果一方当事人有意或者犯下严重错误导致证据迟延提交,审判机关不会接受这个证据。不过,倘若该证据与案件核心事实存在关联,审判机关应当予以采纳,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相关条款,对该当事人实施训诫或者处以罚款。
当事人若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迟延提交证据,法院应予以采纳,同时需对当事人进行告诫。
如果某一方因对方迟延提交证据而必须支付更多交通费,或者需要安排更多住宿,又或者增加了就餐开销,还可能因为误工而损失收入,甚至要负担证人出庭的交通与食宿,那么法院可以批准该方要求对方补偿这些必要开支的请求。
新民诉法第六十五条的条款取消了原先严格有效的“证据失权”制度东莞万江律师,转而设定了当事人必须及时提交证据的硬性要求,并且借助法官的内心确信进行裁决,以此决定迟延提供的材料能否被法庭采纳。但司法活动中各种具体情况,法官应如何应对,未做详细规定,对训诫力度和罚金数额,也未设定明确标准,这或会导致司法标准一致性和公正性的新质疑。
《解释》依照新诉法针对过期举证情形设置分级处理措施的要求,补充制定了更明确的标准,第一百零一条和一百零二条在判定是否接纳迟延证据时,会全面评估当事人举证延期的具体缘由,包括是否存在不可抗力因素,是否因主观故意或严重疏忽导致,以及该证据与案件核心事实的相关性程度。
三简易程序及小额程序举证期限限制
《解释》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一款 简易程序案件的举证时限,由审判机关设定,当事人也可以商定一致并请审判机关许可,但时限最长不能超过十五日。
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 小额诉讼的举证时限由审判机构设定,当事人也可以商议并请审判机构同意,但通常限定在七天以内。
简易程序中的举证时限在《解释》公布前没有明确标准,只是说明不受普通程序举证时限的约束,《解释》则提出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商议决定,或者由审判机关指定,但最长不能超过十五天,并且特别增加了小额诉讼的举证时限通常为七天左右的规定。这些条款让期限限制更加清晰具体,增强了实际操作性,对司法实践工作提供了便利。
《解释》根据新民诉法关于对逾期举证行为分层次、分情形予以处罚的规定,进一步做了细化规定,第一百零一条和一百零二条采取综合考虑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是否具有客观原因、是否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逾期提供证据、证据是否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因素,确定是否采纳逾期证据。
四申请调查收集证据、证据保全、证人出庭作证的提出期限
当事人和其诉讼代表,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无法亲自获取证据,可以在举证时间结束之前,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请求,要求法院协助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第九十八条第一项 如果有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项的要求申请证据保护,那么他们可以在举证时间结束之前用书面形式提出来。
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 若有当事人想请证人到法庭上提供证言,需在举证期限结束之前行文申请。
《解释》调整了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申请证据保护、申请证人出庭的时限,规定必须在举证期结束之前提出请求,不再要求在举证期结束后七天或十天前提交申请。现行规范不同于先前的规范,它调整了以往司法活动中申请调取证据、证据保护、证人出庭的时限差异,更契合了民事案件的审理需求。
更多相关规定条例推荐: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