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调解协议与协商解除协议有何区别?法律效力及违约处理一次讲清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很多用人单位在处理劳动关系或合同纠纷时,会遇到这两种协议:
一种是在法院、仲裁委或人民调解组织主持下签的“调解协议”;
一种是员工和公司自行签署的“协商解除协议”或“离职协议”。
这两种约定虽然名称相同,外表相似,但在法律约束力、实施强度、签订手续等层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不小心就会踩坑,协议签了却执行不了,反倒惹出新纠纷。
调解性契约同商议式解除契约究竟有何不同?一旦发生违背承诺的情况,哪一种契约的法律效力更强?本文将对此进行一次性阐释。
一、两种协议的“达成方式”就不一样
类型
主体介入
达成方式说明
调解协议
需有第三方中立机构主持
由法院、仲裁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居中调解达成
协商解除协议
完全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
公司与员工之间自主协商达成,无需第三方介入
简而言之,调解协议类似于请人介入促成和解,而协商解除协议则像是双方自愿达成一致。
二、法律性质不同,决定了“能不能强制执行”
类型
法律性质
是否可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调解协议
属于法院民事调解书,有执行力
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同判决书)
? 人民调解协议
属于民事合同,效力需法院确认
必须经过法院司法确认程序后才能申请执行
协商解除协议
属于普通合同(劳动合同法下的协议)
不能直接执行,违约需另行提起诉讼或仲裁
并非所有“调解协议”都有强制约束力,仅限于经由法院主持达成的协议,此类协议才拥有启动法院强制履行程序的权限。
实际运用时如何确认其有效性,当你手头持有法院颁布的《民事调解书》
? 具备和判决书一样的法律效力
? 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不用打官司
劳动者提出劳动争议解决请求后,双方在司法机构的协调下签订和解文件,司法部门会颁发正式的和解凭证。若企业未能按期兑付赔偿款项,个人能够持该凭证直接请求司法部门实施强制措施。
如果你是HR,员工和公司签了“解除协议”
这一类属于一般性民事契约文本,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约束力,员工若有所悔意,或企业未能遵守契约内容,均需通过劳动争议调解或司法途径寻求处理。
四、两类协议适用场景也不同
类型
常见适用场景
调解协议
劳动仲裁、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伤赔偿、法院立案后达成和解等
协商解除协议
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离职补偿协议、调岗补偿等
调解条款多见于矛盾解决环节,而商议终止合同则多应用于常规人事运作、非争议化解情形。
五、履行风险对比:谁更容易被“推翻”?
类型
被认定无效/撤销的常见风险
调解协议
如果没有法院的最终确认,比如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那么它只是一份普通的合同,必须遵循相应的合规流程;而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其稳固程度相对较高
协商解除协议
如果签约过程中受到强迫、被欺骗、条件极不合理、对关键事项认知严重偏差等情况发生,职员就有资格申请废除协议,或者要求认定协议作废
用人单位在签署协商解除协议时,应尤其注意:
否则可能签了也白签,后期仍要面对仲裁或赔偿请求。
万江律师提出,怎样才能减少合同被撤销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合同是通过协商终止的,一旦出现争议,最好由法院进行调解,最终形成调解书。合同的效力并非取决于口头承诺,而是需要法律认可。
一句话总结:
协商解除协议是你们自己说好了,调解协议是法院给你盖了章。
处理工作关系和民间商业争议时,合同文本仅是起点,要使其真正起作用,需要条款符合法规,步骤符合规定,签字真实有效,并且拥有实施能力。
对有疑问的环节,最好咨询专业万江律师的意见,以免等到合同被撤销时才感到懊恼“签署了无用”。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