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宠物经济规模扩张纠纷渐多,浙江消保委调查宠物市场4大问题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近年来,宠物经济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消费领域内充满生机与潜力的新兴力量。与此同时,与宠物消费相关的争议和纠纷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促进宠物行业健康发展,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宠物交易、领养、诊疗、美容等环节东莞万江律师,开展了全面的市场消费调研。调研方式包括实地暗访、网络问卷、投诉数据统计等。在杭州市,调研团队对48家宠物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在线上发放了2500份问卷,并成功回收了201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宠物市场在四个主要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公示缺失标价不规范
《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动物诊疗机构必须在其诊疗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公开从业人员的详细信息。在此次参与体验的24家动物诊疗机构中,发现有2家机构未能按照规定在显著位置展示动物诊疗许可证,还有1家机构未公开从业人员的详细信息。
《价格法》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均有明确规定,要求商家必须采取醒目手段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明码标价,并清晰标注价格所对应的具体商品或服务。一旦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动,商家必须立即对相应的标价进行更新调整。本次调查发现,在参与体验的动物诊疗机构中,有四家机构在明码标价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为:一家机构的价格公示表已经过期,但未进行及时更新;另一家机构的价目表被货架严重遮挡,导致消费者难以看清;还有两家机构并未在营业场所显眼位置进行价目表的公示。
“免费领养”藏陷阱
一些宠物领养店铺以“免费领养”作为诱饵,吸引顾客进店,但顾客实际上需签署领养合同,并采用分期付款的形式,从而形成长期消费的绑定。在这些领养合同中,常常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若消费者未仔细阅读,极易陷入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
线上调查数据显示,在宠物店领养宠物的消费者中,有15.2%的比例,而在这部分人中,大约有七成反馈称,他们在领养过程中遭遇了所谓的“捆绑消费”,即商家以领养宠物为名,同时推销宠物食品、玩具、窝垫、清洁用品等相关产品。在7家提供线下宠物领养的店铺中,有5家声称宠物可以“免费领养”。在这5家店铺中,有3家在显眼位置张贴了“0元领养”、“免费认养”等宣传海报。尽管如此,这些店铺均要求领养者签署领养协议,并采取分期付款或其他方式带走宠物,所支付的费用将用于购买店内的猫粮等宠物用品。
这些商家所提供的领养协议中,广泛存在涉嫌剥夺或限制消费者权益、减轻或免除商家责任、加重消费者义务等不公、不合理的条款。若宠物存在健康问题,需立即进行检查并确认,即便宠物不幸离世,消费者仍需继续完成分期付款的承诺;若消费者因个人原因退还宠物,需缴纳数千元的违约金;同时,对消费者自行带宠物就医的行为也有限制。
预付式消费触红线
《浙江省实施办法》明确指出,企业法人所发放的单张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上限为5000元,而其他经营者针对同一消费者的记名预付凭证金额则不得高于2000元。但此规定不适用于将预付款存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依据消费者指令进行支付的情况。
在48家提供线下服务的宠物机构里,有21家采取了预付费的消费模式,其中6家的最高充值额度已突破法律规定的上限,最高充值额度达到2万元,还有一家机构声称没有充值金额的上限。当被问及充值金额是否可以退还时,有6家机构明确回应充值金额无法退还。线上调查发现,预付费消费在退款方面存在较大难题,众多消费者反映曾尝试退回预存款项,其中231位消费者提出了退款申请,但最终仅有55位消费者成功获得退款,这一比例仅为23.8%。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指出,商家若以预付款形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必须与消费者签署一份书面合同,合同中需详细列出商品或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格或费用、预付款的退还途径以及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然而,本次调查发现,涉事宠物机构在收取预付款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并未依照规定与消费者签订相应的书面合同。在随机询问的9家宠物机构中,工作人员均表示无需签订合同。
“星期宠物”维权难
购买时兴致勃勃,然而带回家不久便遭遇健康难题,此类“短暂宠物”给众多消费者带来了烦恼。据2024年浙江省消费者组织所收到的宠物消费投诉数据显示,大约有四成的投诉内容是关于消费者所购宠物在短时间内生病或离世,而商家却推脱责任,拒绝退还款项。
线上调查数据表明,超过三成的消费者曾购买“星期宠物”,其中不乏在购买后不久宠物就出现诸如呕吐、腹泻、咳嗽等病症的情况;宠物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的症状;不少消费者将宠物送往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患有严重疾病。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商家拒绝承认宠物为“星期宠物”,消费者面临举证难题;同时,私人卖家以及非正规渠道卖家难以追溯,这些问题使得维权之路充满挑战。
消费提示
理性消费避免踩坑
针对调查揭示的问题,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出警示,提醒大家在选购宠物时需留意以下几点:
挑选合法机构至关重要。消费者需留意经营者的相关证件是否完备,商品及服务是否标价清晰;同时,要关注宠物店的卫生情况和宠物的情绪表现,并要求经营者出示宠物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记录等资料;此外,还需对低价促销保持警惕,防止通过非正规途径购买。
签订书面合同很重要。在参与宠物交易活动时,消费者需与商家签署正式的合同,详细注明宠物的种类、血统背景、年龄、免疫接种状况以及健康状况等关键信息;同时,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售后服务的责任(例如宠物在短期内患病或离世的情况);对于合同中表述不明确的部分,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进行阐释或补充;若合同中存在不公或不合理条款,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进行修改。
进行预付式消费时需秉持理智态度。消费者在遇到此类消费模式时,应谨慎操作,避免冲动充值。同时,应优先考虑那些资金受到第三方平台监管的商家。此外,还需通过签订书面合同,对商品或服务内容、价格或费用、预付款的退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详尽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指出,收款方拒绝退款、遗失卡片不予补发、以及限制卡片转让等所谓的“霸王条款”均被判定为无效。
交易凭证需妥善保存。消费者需留意保留相关合同、付款证明、对话记录、影像资料等证据,一旦出现消费争议,应立即与商家沟通寻求解决方案;若协商无果,可向相关机构或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以保障自身权益。
浙江省消保委对宠物行业经营者发出提示,强调必须恪守诚信之道,依法依规开展业务,通过提供令人安心的透明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携手促进宠物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施本允)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