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推行10年,检察公益诉讼法今年有望审议

时间:2025-08-04 00:07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经过10年的试点与全面实施,针对规范检察公益诉讼的专项法律草案预计将在今年提交立法机构进行正式审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5年5月14日发布的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其中列出的23件待审议法律案中,包括了检察公益诉讼法。

公益诉讼制度中,检察院代表公共权益,依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其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的涉及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烈权益保护等领域的案件,若发现这些案件损害了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检察院将向相关主体提出检察意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我国检察公益诉讼体系虽开创新规较晚,然进展迅猛,现已成为检察机关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焦点。

2014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审议通过,其中提出了“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构想。紧接着,2015年7月1日,一项为期两年的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2017年6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从而标志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得以确立。紧接着,自同年7月1日起,这一公益诉讼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执行。

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揭示,在过去十年间,检察公益诉讼的覆盖范围已从最初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四个法定领域,逐步延伸至英烈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维护、安全生产监管、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军人地位与权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反垄断执法、反电信网络诈骗、妇女权益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以及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等十五个法定领域,已基本构建起“4+11+N”的全面履职框架。自2017年7月(正式实施)起至2024年11月,检察机关累计对公益诉讼案件进行了110.1万件的立案处理。

检察公益诉讼的运用日渐普及,促使相关立法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为检察公益诉讼法的制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该领域的专门立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2023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组建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万江律师,致力于推动检察公益诉讼领域的立法工作。进入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正式将检察公益诉讼法的制定纳入了立法计划中的重点项目。年底,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正式开启了检察公益诉讼法的立法进程,并设立了相应的立法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立法方案。《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的立法工作规划》里,检察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已经确定为待审议的预备项目。

一旦检察公益诉讼法得以批准,它将成为全球首个由检察机关主导的公益诉讼法规。我们为何需要制定这样一部法律呢?

2024年3月,新京报采访中,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指出,目前众多单行法已纳入检察公益诉讼的相关条款。然而,这些条款多属授权性、原则性描述,主要涉及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和请求权基础等基本问题。尽管如此,它们仍缺少必要的程序性规定,并且未能充分展现公益诉讼制度的特色和规律。单独设立专门的法律,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界定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的适用范围,并且能够对相关制度进行统一、全面、系统性的规划和部署。

从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检察公益诉讼已展现出与传统诉讼程序截然不同的显著特点。由于法律资源供应不足、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协调性欠缺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因素正在限制检察公益诉讼的优质发展和制度效能的全面发挥。张雪樵指出,制定专门的检察公益诉讼法将有助于对检察机关依法行权进行规范化管理。

张雪樵指出,在立法阶段遭遇了不少挑战。检察公益诉讼法作为一部新兴的法律,其内容涵盖了检察权、审判权以及行政权的分配问题,同时还牵涉到众多利益关系和不同利益相关方,因此必须与现行法律进行深入的协调和对接。对检察公益诉讼法的定位、其基本原则、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角色、调查权的分配以及相关程序的设计等方面,需要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力求达成广泛的共识,以此为基础,确保高质量立法的构建。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