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最高检:2025 年 1 至 6 月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情况及讨薪难题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大河财立方报道】7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透露,近期内,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民事支持起诉的职责,主动投身于解决欠薪问题,对于符合民事支持起诉条件的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支持他们提起诉讼,以追回劳动报酬,确保劳动者能够获得应有的收入和收益。在2025年的前六个月,我国检察机关共接收了3.25万起民事支持起诉案件,其中成功支持起诉的有2.09万件。在这些案件中,有1.42万件是针对农民工的起诉,这一比例高达67.91%。在办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检察机关发现,涉及追讨劳动报酬的民事支持起诉案件暴露出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难题,使得农民工讨薪变得尤为困难。
首先,用工制度执行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讨薪的困难。部分用工单位或个人故意规避监管,他们要么未与劳动者正式签订书面用工合同,要么签订了所谓的“阴阳合同”。更有甚者,他们虚构姓名和地址,这种行为对相关部门送达支付欠薪的命令、确认雇佣关系以及计算欠薪金额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加大了劳动者讨薪的风险和难度。在检察机关处理的一宗民事支持起诉案件中,曹某分次聘请了包括牛某在内的五名农民工进行焊接作业。双方只是就工作性质、薪酬、工作时间等方面达成口头协议,并未签署任何书面劳务合同。牛某等五人依照约定完成了工作,但曹某未能按期支付报酬,仅留下欠条承诺在某年某月某日偿还工资。然而,欠条到期时,曹某却失去了联系。随后,牛某等五人向检察机关提出了民事支持起诉的申请。检察机关经过详尽调查和事实核实,确认了牛某等五人提供的劳动服务内容、薪酬金额以及薪资结算与支付的具体情况。依托所建立的有效工作机制,成功找到了曹某。在检察机关的耐心解释和法律说服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曹某现场支付了3.6万元的工资。
二是建筑行业“三包一挂”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讨薪变得尤为困难。在建筑行业,欠薪问题尤为突出。在实际情况中,实名制管理、总包代发工资等制度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存在“空转”现象。同时,违法发包、转包、分包、挂靠等不规范行为,不仅诱发了欠薪问题,还使其加剧。在检察机关处理的一起民事支持起诉案件中,甲公司作为该工程的总承包方,将部分工程转包给了乙公司。乙公司又将劳务工程非法转包给了不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刘某。刘某又将工程转包给了同样不具备施工资质的杨某。杨某雇佣了周某等16名农民工为其提供劳务。工程完工后,杨某拖欠了周某等人的工资万江律师,金额高达19万余元。甲公司及乙公司对杨某完成的工程量持有异议,导致关于周某等人工资支付的多次协商均未能达成一致。因此,周某等16人决定向检察机关提出民事支持起诉的申请。经过检察机关对各方法律关系的调查,依法决定支持周某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定,乙公司及刘某分别犯了非法转包和工资支付监管不严的错误,尽管甲公司进行的是合法分包,然而作为工程的总承包方,其未能有效监管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和全额发放,故判决杨某需向周某等16位工人支付工资,而刘某、乙公司以及甲公司等则需依照法律规定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点,企业运营困境与应收账款拖欠问题相互叠加,使得讨薪变得更加艰难。部分用人单位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生产经营遭遇挑战,进而引发欠薪现象。另一些用人单位则因账款长期未能收回,欠薪与欠款问题相互纠缠,进一步提升了清偿债务的难度,使得追讨工资变得更加困难。例如,在检察机关处理的一起民事支持起诉案例中,一家建筑工程劳务公司雇佣了孙某等46名农民工进行施工。工程完工后,该公司未能支付孙某等人的劳动报酬,累计金额超过450万元。孙某等46人多次努力追讨,但始终未能成功,于是他们向检察机关提出了民事支持起诉的申请。经过检察机关的调查和核实,发现该公司在当地是主要的用工单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出现了经营上的困境。检察机关依照法律程序支持孙某等46人提起民事诉讼,随后成功促使该公司与孙某等人签订了调解协议,此举不仅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为企业的正常运营赢得了缓冲时间,进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检察机关指出,劳动者在入职阶段需与雇主或相关人士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并妥善保存考勤记录、工资单等能够证明雇佣关系的凭证;同时,应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在遇到争议时主动与雇主或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寻求支持,在必要时通过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理智地维护自身权益。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