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刑事诉讼相关原则、任务及管辖规定,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5-08-27 00:09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1、依照法律的规定,刑事诉讼是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国际刑事司法普遍遵循的基本准则涵盖:不认定有罪原则、不容逼供取证原则、审判权与控诉权分离准则、控方与辩方地位平等准则、同一案件不再审理准则。

3、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依法行使刑事审判权。

刑事案件由犯罪发生地的人民法院审理为主,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理为辅是通常做法。

5、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属于辩护人法定责任。

6、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最重要的意义是有利于保障人权。

刑事案件中,检方需负责提供证据,这是无罪假定的重要条件。检方必须证明犯罪成立的各项要素,并且其证据需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度,否则检方要承担指控无效的负面结果。

刑事诉讼里,适用拘传的人选,是那些还没被关押的犯罪分子或者被告。

涉及刑事被告经济交易的个人或机构,不可以充当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方。

法院当场宣布判决结果的,需要将判决文书在五天内交给当事人手里,如果是在固定时间宣布判决的,那么在宣布完判决之后要立刻把判决书送到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检察院那里去

告发者若对公安、司法单位不予受理的裁定持有异议的,能够请求复核。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完成后,将案件移交至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时,必须满足以下各项要求:侦查程序已经完全执行完毕,所有证据材料已经收集齐全,案件事实已经查清,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嫌疑人已经明确,法律规定的各项手续已经完备,且不存在需要进一步侦查的情形。

(1)犯罪事实清楚

(2)证据确定充分

(3)罪名认定准确

(4)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5)法律手续完备

审判机关尚未作出裁决时,侦查机关察觉到案件牵连到其他涉案人员或者存在其他犯罪行为,并且这些情况适宜合并起诉和审判,便能够增加、补充指控内容。

14、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是否受理的审查期限为7日。

对初级审判机构作出的裁决提出异议的上告与抗辩时限是十天,自收到裁决书或裁定书的下一天开始计算。

依照相关法律条文,涉及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案件的决定权,归属上级审判机关掌握,该机关负责最终审核。

17、同级人民检察院和检查委员会,无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我国司法体系中,启动再审程序的组织有最高司法裁判机构、层级较高的司法裁判机构,或者各级司法裁判机构的负责人与审判决策机构,亦或最高法律监督机关、层级较高的法律监督机关,但并非同级的法律监督机关及其决策机构。

18、根据刑事诉讼的规定,监狱无权启动强制医疗程序。

审理死刑立即执行案件需由初审法院负责实施。初审法院收到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必须在七天之内完成执行。

罪犯若在行进期间,身体出现重大不适必须接受治疗,能够获得暂时离开监狱的许可。

21、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含义包括:

审判机关独自掌握认定被告违法的权限,其余任何组织、集体或个人均不具备此权力。

(2)人民法院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判决

(3)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不得将被追诉人称为罪犯

(4)控诉方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

(5)疑罪从无

22、证人与鉴定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鉴定人的选取需依据回避原则,此原则与案件关联性有关,若鉴定者涉及案件利益,则必须回避,而证人的身份不受此规定约束

(1)了解案件事实的途径不同

(2)在是否具有可替代性上不同

(3)对专门知识方面的要求不同

23、公安、司法机关在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必要性原则

(3)相当性原则

(4)变更性原则

法院在审判及执行过程中运用裁定,主要针对程序层面的事务,同时也能处理部分非实体层面的争议,裁定适用于诉讼全过程。

(1)可以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

(2)可以在判决执行过程中

(3)可以针对诉讼程序问题

(4)可以针对案件的部分实体问题

25、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包括:

(1)审理对象的特定性

(2)核准权的专属性

(3)程序启动的主动性

(4)审理方式的非诉讼化

(5)裁决的终局性

26、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诉讼公正的两个方面。

判断:正确。

该规则仅有的作用就是制止刑讯逼供之类的违法行为,防止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判断:错误。

改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有:

(1)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保障人权;

(2)有利于确保证据的真实性,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3)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的权威。

强制拘押系由公安机构,或是法律监督及审判单位,在突发状况下实施的一种暂时性制约手段。

判断:错误。

采取强制手段,暂时限制特定违法者或重大嫌疑人行动,这是执法机关在调查阶段紧急情况下依法实施的措施,目的是暂时取消其人身自由。

不遵守规定期间的要求,公安机关,法院以及诉讼参与人,将面对不同的法律责任情形。

判断:正确。

30、对所有的自诉案件,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都可以提起反诉。

判断:错误。

对于经告知后处理或受害方持有证据表明情节轻微的刑事案件中的被告方,抑或是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期间,若需针对自诉人提出指控,则具备相应权利。

31、审判组织: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具体组织形式。

专业评估是司法机构委派或聘请的专才,借助科学方法、技术手段或特殊能力,针对刑事案件特定问题实施检验、剖析和评定后,形成的书面性结论。

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公安、司法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时,除了判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和如何处罚之外,也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的财产损失补偿事宜的法律程序,通过这种诉讼活动来赔偿相应的物质损失。

搜查是一种侦查行为,侦查人员通过这种行为,会对嫌疑人以及可能藏匿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员进行检查,包括他们的身体、携带的物品、居住的场所等,还会搜查其他与案件相关的地点。

第二审程序就是上诉程序,指的是第二审人民法院依据上诉人的上诉请求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请求,针对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开展再次审判的各种方式与方法的集合。

36、间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有何作用?

(1)间接证据是确定侦查、调查方向的向导。

(2)通过间接证据可以获取直接证据。

(3)运用间接证据可以鉴别直接证据的真伪。

当直接证明材料难以获取时,若拥有充分且可靠的旁证材料,同样能够确认案件真相。

37、准确、及时立案有何重要意义?

在刑事诉讼中,准确、及时立案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迅速恰当启动案件程序,能够促进公安、司法单位发现、查实并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迅速恰当开启案件程序,能够有效维护个人正当权利免遭不法侵害,同时确保清白者不会承受刑事审查。

(3)准确、及时立案,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

这项司法程序旨在追回涉案人员隐匿或无法追索的非法所得,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打击犯罪行为,保障社会秩序稳定,同时彰显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有利于打击特定的刑事犯罪

(2)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规定,有利于规范司法机关的权力

设立非法所得没收制度于刑事司法,系我国担当《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方责任所不可或缺,助于捍卫国家权益。

依据诉讼程序的基本准则,考察司法活动中高级官员针对个案作出直接指示的行为,是否具备法律效力,需要进行分析。

司法领域内,高级官员对案件审理下达指令是不合规的,此举有违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自主运作的基本准则。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条之内容,司法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自主进行审判活动,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律自主进行检察活动,不受行政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之影响。此条款确立了审判机关与监督机关依法自主履职的基本准则。依照此项准则以及相关法律的要求,司法部门与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务必遵循党的指导、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与此同时,任何个人包括高级官员都无权进行不适当的干预。

高级官员针对个案作出指示,属于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独立办案权的错误干涉,违背了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自主履职的基本准则。

张某在2015年1月16日因盗窃行为,被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当日判决书已正式送达,2026年2月6日,该县人民检察院以判决过轻为由,向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诉,上级法院依照二审程序审理,确认检察院申诉有理,随后裁定将刑期改为五年。

该案诉讼程序存在哪些违法之处?请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该案诉讼存在四处违法的情形:

县人民法院的适用决定对张某判处四年监禁是不恰当的,该决定仅能处理案件中的程序性方面,而被告人的罪行和刑罚应由判决来决定。

县人民检察院的申诉不符合规定程序。案件已经超出第二审申诉时限,对一审判决不服的申诉时限是十天,一审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决定,该县人民检察院无权申诉。

上一级审判机关在处理这件案件时,运用了错误的程序,应当是二审程序。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审判机关必须启动再审程序,对案件进行审查,并最终作出判决。

在我国,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以及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但不包括同级人民检察院和检察委员会。

上一级司法机构变更下级司法机构所定的刑罚结果,必须采用判决的形式,不能使用裁定。裁定用来改判张某五年监禁是不恰当的。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