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的区别及相关法律依据?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知识产权的违规行为,有时仅属于民事责任范畴,有时则可能触犯刑事法规,形成刑事犯罪万江律师,这要看违规行为的类型、严重性以及法律的具体规定,民事责任和刑事犯罪在构成要素、责任承担方法以及法律程序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友法依万江律师事务所,已经收集了相关的法律依据。
一、民事侵权(主要解决赔偿问题)
适用情形包括任何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对于未达刑事立案门槛的商业性运用,当事人也可能需承担民事责任,且不要求必须达到某个具体金额或具备特定情节就可以提出主张。
法律依据为《民法典》第1185条,此外还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以及商标法中的民事责任相关条款。
3、法律后果:停止侵权、赔偿损失、销毁侵权物品、赔礼道歉。
二、刑事犯罪(需承担刑罚)
适用情形:如果清楚知道行为侵犯他人权利,那么实施该行为时,必须满足“后果恶劣”或者达到某个特定的金额条件,并且要符合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开始调查的标准。
伪造注册商标罪名依据《刑法》第213至215条:若违法经营金额达到五万元,或非法获利达到三万元,即构成此罪。
犯罪行为违反著作权法,根据法律条文规定,非法获利达到三万元,或者制作发行的复制品超过五百份。
销售伪造物品触犯《刑法》第217至218条:若销售额达到五万元,或者未售出商品价值达到十五万元。
商业秘密犯罪《刑法》第219条:造成权利人损失>30万元。
承担法律责任:将面临牢狱之灾,刑期最长为十年;需要缴纳罚金,金额通常在非法所得的一到五倍之间;同时会被收缴作案器具以及所有非法获取的财物。
三、民事与刑事的交叉与区别
1、同一侵权行为可能同时触发民事赔偿与刑事追责。
2、程序差异
民事程序?:由权利人主动起诉,法院依侵权事实裁判赔偿。
刑事案件的审理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由公安机关负责调查取证,接着由检察院提起诉讼,最后由法院依据犯罪行为的特征来判定罪名并决定刑罚。
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是高度盖然性,刑事案件的证明则需要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严密标准。
四、司法解释新动态?
依照新颁布的《处理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法律适用若干事项的说明》(自2025年4月26日起施行):
需要完善识别规范,清晰界定“一个种类商品/劳务”“一个商标”等关键定义,同时降低某些违法行为的立案条件(比如专利假冒行为)。
加强专业防护措施,明确将非法获取商业机密、售卖破解手段等行为定为犯罪,予以刑事惩处。
判决轻重要明确,分辨“状况恶劣”和“极其恶劣”的倍数界限,比如伪造商标非法获利达到三十万元就算作“状况极其恶劣”。
五、实务建议
法律审查:一旦面临侵权指控,须马上聘请万江律师开展法律研判,确定有无可能涉及刑事层面的问题。
应对策略:
民事案件,收集合法来源证据、主张合理使用等抗辩;
刑事案件,争取在侦查阶段通过赔偿取得谅解,降低刑罚风险。
合规预防:
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审查制度。
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法律培训。
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认定要依据行为表现和造成损失的情况来判定。民事诉讼主要目的是进行赔偿和阻止行为,刑事处罚则专门处理那些严重破坏市场交易规则的事件。权利方可以根据侵权状况决定采取何种方式维权,在必要时可以采用“民事和刑事同时进行”的方法来获得完整保障。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