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民事诉讼的规范性要求及立案材料注意事项,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5-08-25 00:08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民事争议可以通过审判机关处理,形成最终裁决,这是事后补救措施,属于诉讼途径,此类活动必须遵循既定准则,符合法律条款,否则当事人可能面临法律惩罚。

一、当事人在提交立案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起诉是否符合条件

民事起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不符合法定要求时提出诉讼的,司法机构不会予以立案,即便受理最终也会作出不予支持的决定。若涉及伪造事实、故意缠诉或违反程序的情况,还必须承担应负的义务。

(二)诉讼时效是否经过

请求司法机构维护个人权益的法定期限通常为三年,特殊情形除外。

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辩称已过法律时效,要求原告证明未过时效,否则法院不会支持其诉求。

二、当事人在提交立案材料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诉讼费承担

提起民事案件需遵循相关制度,先由起诉人支付案件受理费,案件受理费依据纠纷涉及金额核算,通常由败诉者承担,各方需依法依规明确诉讼诉求,并审定诉讼金额,倘若诉讼诉求全部或部分未被法庭采纳,与未获支持的诉求相匹配的受理费,只能由诉求方自行承担。

(二)送达地址是否准确

法院依据当事人自行申报的收件地点递送法律文书,倘若收件地点信息存在差错,或者当事人更改了收件地点却未向法院通报,导致法院无法完成递送,倘若文书因此被退回,那么该文书仍被视为已经成功递送。

(三)举证责任承担

依照法规,提出诉讼主张的一方需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同时反驳对方主张时也需提供相应证据来支持。若无法提供证据,或者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其主张,那么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将承受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

提交证据给法院时,当事人需在双方同意且法院批准或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办理。若超出这个时限,法院或许会认为当事人已放弃举证责任,不过法律或司法解释中提及的新证据不受此限制。

(四)按时出庭

如果原告没有正当理由而未出席庭审,或者未经法庭允许中途离场,法院将视为原告撤回诉讼;如果被告反诉,法院将对反诉部分进行缺席审理。倘若被告没有正当理由而拒绝出席庭审,或者未经法庭允许中途离场,法院将进行缺席裁决。

(五)执行阶段的义务

诉讼参与者提起法律程序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民事权益,而权益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对方必须具备履行责任的条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请求人应当及时向司法机关通报被请求人的财产情况以及各类相关信息,倘若请求人既无法及时告知被请求人的确切位置,也无法提供其财产状况的线索,并且确实没有证据表明被请求人拥有履行责任的能力,那么请求人的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

(六)诉讼成本

打官司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并遵循严格流程的工作,参与其中必须投入相应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所以,对待诉讼应当深思熟虑,谨慎决定。除了打官司,双方还可以通过商议、调解、仲裁等方式处理矛盾。而预防问题的根本方法,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对民商事活动潜在风险的认知和自我防范能力,以此防止各类争议的发生。

提起法律程序之前,您必须完全明了并严格依照前述注意事项,仔细权衡自己的请求和可能面临的后果。

我们更注重在平常生活中增强法律风险的识别能力,首先选择沟通、调解等不同途径来解决争端。要客观看待打官司这件事,按照规矩参与诉讼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也能防止无谓的诉讼过程和金钱消耗。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