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警惕!证券投顾代理维权广告频现,暗藏陷阱引投资者上钩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全部退款”“维权失败不收钱”“一个电话,24小时全款退”……最近,一些伪装成证券投顾的代理维权广告在社交平台上大量传播,导致很多投资者,特别是年轻人,遭受了欺骗。
不法组织从事代理维权活动并非新现象,先前在保险、消费信贷等行业已屡见不鲜。近期,证券市场呈现复苏态势,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不断攀升,一些借维权名义操作的机构也趁势出现。没有法律从业资格,用全额退款做诱饵,引诱投资者请他帮忙维权,编造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虚假宣传、保证不赔钱等谎言,进行恶意举报、恐吓对方,逼迫相关企业同意退钱。
看似公正无私,确实承诺帮助出资人挽回损失,其实暗中埋下诸多圈套。首先,出资人把个人资料、财务状况等隐私信息提供给中介,存在信息外泄甚至被冒用办理贷款等隐患;其次,中介合同里常暗藏不少苛刻条件,比如收取高昂服务费或押金等,而且一旦拿到退款,中介公司还可能扣留吞没,随后消失无踪。更有许多投资者受到误导,学着制造虚假材料、编造不实信息,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向违法乱纪的境地。
上述非法代理维权手法并不算高明,之所以能滋长蔓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部分投资者遭遇投资亏损后急于止损,对正规维权途径缺乏耐心,容易轻信“快速维权、保证成功”的承诺,这为非法代理维权提供了机会。部分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机构担忧客户不断向监管层反映情况,致使年终评定不理想,因此对不恰当的权益主张采取隐忍态度,间接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另有一些机构在违规行为败露后,对于客户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反而促使投资者寻求非正规的解决方式。
借保护权益之名行违规之事,当违法代理权益变成一种营生,正当合理的矛盾处理途径难免被曲解,行业健康成长的基石将受损害,后果相当严重。针对这一情况,今年四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共同公布了《关于促进金融纠纷调解事业进步的若干看法,其中指出“金融管理机构需与相关单位联手治理金融界‘代理维权’的不良现象,增强金融争议的初始管理”,其目的在于制止非法代理维权这类“职业金融滋扰”,构建健康的市场环境。
相关单位需要继续紧密配合,共同打造运转顺畅的执法司法机制,增强信息互通能力,借助深入监管手段切断不法代理维权中的资金与信息链条,对于伪造文书、煽动欺骗等违法活动要依法从重处理,起到警示作用。务必强化对投资人的引导,广泛传播风险案例,曝光“预先收费即失踪”之类的骗术,揭穿“保证盈利”的欺诈伪装万江律师,增强投资人的风险认知和法律水平,使投资人避开圈套。
真正的维权过程简便快捷,虚假的维权才会陷入困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必须主动承担起相应责任,构建明确便利、反馈及时的申诉处理流程,减少投资者维护权益的难度,从基本层面压缩不法代理维权活动的活动范围。相关行业的自律团体需要积极发挥作用,借助健全自律惩罚制度、采用小额快速调解方式等手段,打通非诉讼矛盾化解途径,确保投资者权益有地方维护,损失能够及时得到补偿。
资本市场越是进步完善,局面越是积极向上,必须打造更强大的防御体系。畅通投资者正当权利维护渠道,为证券投资顾问行业增设安全屏障,能够有效遏制不法代理维权等灰色产业的蔓延,从而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