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主刑的具体内容及期限、折抵规则,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5-08-11 00:18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分类

具体内容

期限

备注

主刑

管制

3 个月以上 2 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 3 年

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2 日

拘役

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 1 年

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1 日

有期徒刑

一般为 6 个月以上 15 年以下

合并处罚:总刑期若低于三十五载,最重不超过二十年;总刑期若达到三十五载以上,最重不超过二十五载

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1 日

死刑缓期执行

2 年

没有蓄意违法,两年之后改为终身监禁;确实有卓越的功绩,两年之后改为二十五年监禁;蓄意违法且情节严重,需经最高法院许可后处决;蓄意违法但未执行死刑的,缓期执行期间重新计算并报请最高法院登记

附加刑

剥夺政治权利(独立适用或主刑为有期、拘役附加)

1 年以上 5 年以下

刑期从有期徒刑、拘役执行终止或者获得假释开始计算,主刑施行期间其法律效力自然有效

剥夺政治权利(管制附加)

与管制期限相等,同时执行

剥夺政治权利(死刑、无期徒刑)

终身

死刑缓期执行转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转为有期徒刑,刑期要在三到十年之间

刑罚相关特殊期限

一般累犯

完成刑罚惩处或者获得赦免之后,若在五年之内再次实施违法行为,并且该行为需要处以有期徒刑以上的惩罚,那么对此人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不过,如果是因疏忽大意导致的犯罪,或者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则不在此列。

特别累犯

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一旦完成刑罚惩处或获得赦免,不论何时再次实施任何一类前述罪行

无时间限制

缓刑

拘役、3 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条件可宣告缓刑

不满 18 周岁、怀孕妇女、已满 75 周岁应当宣告

拘役:原判刑期以上 1 年以下,不少于 2 个月

刑期介于原判以上五年之内,下限为一整年,考验阶段自判决生效开始计算

减刑限度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少于原判刑期 1/2

无期徒刑:不少于 13 年

判处无期徒刑的死刑缓期执行,若改为无期徒刑,需服刑至少二十五载,若改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则需服刑至少二十载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算

假释

有期徒刑:执行原判刑期 1/2 以上

无期徒刑:实际执行 13 年以上

特殊情况经最高院核准可不受执行刑期限制

重刑犯和恶性攻击行为者,若获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则无法获得提前释放的机会

有期徒刑的假释,实际服刑的时长是原定刑期的二分之一,这个时间从判决开始执行的那一天算起,如果在判决前已经被拘留,那么每一天的拘留都可以折算成一天刑期。

追诉时效

法定最高刑 < 5 年有期徒刑:经过 5 年

5 年≤法定最高刑 < 10 年有期徒刑:经过 10 年

10 年≤法定最高刑 < 有期徒刑:经过 15 年

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或死刑,追诉期限为二十年,若二十年之后仍需追究,则需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犯罪行为连续或继续,从行为终了之日起算

追诉期限内又犯罪,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算(中断)

开始调查处理或者接收案件后躲藏起来不配合调查和审判,或者本该立案却没立案的,追诉时效可以延长

刑事诉讼程序中与刑法相关期限

侦查羁押期限

逮捕后一般不超 2 个月

案情复杂可延长 1 个月

特定情形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院批准可再延长 2 个月

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东莞万江律师,若在此期限内案件仍未审结,需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可额外延长两个月审理期限

发现另有重要罪行,重新计算期限

在偏远地带,遇到交通极为不便的疑难案件,或是涉及庞大犯罪团伙的案件,还有跨区域作案的重大案件,以及犯罪影响广泛、收集证据十分棘手的复杂案件

审查起诉期限

公安机关移送起诉:1 个月内决定,重大、复杂可延长半个月

改变管辖:改变后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算

退回补充调查,次数最多两次,每次期限为一个月份,调查结束后转交案件,重新开始计算时间

被害人、被不起诉人申诉:7 日以内

审判期限(公诉案件)

受理后 2 个月内宣判,至迟不超 3 个月

死刑判决或附带民事赔偿,以及某些特殊情形,若需延长审理期限,需经上级司法机构核准三个月,极特殊情况须向最高审判机关申请许可

特定情形同侦查羁押期限中特定情形

审判期限(简易程序)

二十天内完成审查,最高可判刑三年以上,若情况复杂则可延长至一个半月

审判期限(速裁程序)

审结时限为十日,若涉及刑期超过一年,则可扩展至十五日

审判期限(自诉案件)

被告人被羁押适用公诉案件审限规定

未被羁押:受理后 6 个月内宣判

审判期限(二审案件)

2 个月内审结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面临极刑,或者同时进行民事赔偿诉讼,若需延期两个月,需由省级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特殊状况下则要上报至最高人民法院获得许可

最高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审理期限由最高院决定

特定情形同侦查羁押期限中特定情形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