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最高法证据规定核心内容:举证责任分配及特殊侵权案要点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证据规定》)构成了民事证据规则规范化的主要司法解释,其宗旨在于确保司法公正和保障诉讼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该规定的核心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主要方面:
一、举证责任分配:一般与特殊规则
1. “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诉讼当事人需对其提出的诉讼要求或反驳意见所依据的事实进行证明;若无法提供证据,将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
2. 特殊侵权案件的举证倒置(典型情形):
环境污染:加害人就免责事由及无因果关系举证;
医疗损害:医疗机构就无过错及无因果关系举证;
高空坠物:所有人/管理人无过错举证;
饲养动物伤人:饲养人就受害人/第三人过错举证。
3. 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对开除、降薪等决定的合法性举证。
特殊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简表:
二、自认规则:效力与限制
1. 明示/默示自认均有效
明确承认对自己不利的实际情况,抑或经过法庭的阐释后保持沉默,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自认效力的产生,从而使得对方无需再提供证据。
2. 代理人自认视为当事人自认
除授权书明确排除外,诉讼代理人的自认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3. 自认的撤销条件
须提供证据表明自己系受强制、存在重大误解,或者已获得对方许可,并且需在法庭辩论结束之前提出。
4. 禁止自认的情形
涉及国家利益、身份关系等事实,不适用自认规则。
三、证据形式与提交规范
1. 原件原则
提交书证和物证时,须提供原始文件或物品;若确实存在困难,可提交由法院核验无误的副本,并需详细说明其来源。
2.特殊证据要求
外文书证:需附中文译本;
域外证据:需经公证认证手续;
电子数据涵盖网页内容、通讯记录、交易记录等,必须提供原始存储介质或等同于原件的复制件。
3. 证据编目说明
证据材料需分类编号,说明来源、证明对象,并签名注明日期。
四、法院调查取证与保全
1. 依申请调查的情形
若证据触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因客观因素导致当事人难以自行搜集,则可向法院提出调取申请。
2.依职权调查的情形
对于关乎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的领域,以及程序性事宜(例如回避、追加当事人等情况)。
3.证据保全规则
申请期限:举证期限届满前;
措施选择:查封、录像等对持有人影响最小的方式;
错误保全的赔偿责任。
五、证据能力与排除规则
1.非法证据排除
以下证据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以偷拍、胁迫等手段侵害他人权益取得的证据;
超期举证且无正当理由的证据。
2. 鉴定意见的排除
鉴定人无资格、程序违法或结论不明确的,不予采纳。
六、举证时限与证明标准
1. 举证期限约束
申请法院调查、证据保全或鉴定,均需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2. 无需举证的事实
涵盖公认的事实、自然界的基本法则、以及法院生效判决所认定的事实等内容(尽管这些内容可能被反证所否定)。
3. 证明标准
必须确保极高的可信度,所有案件证据必须消除所有合理解释的可能性;在存在疑问的情况下万江律师,应做出对被告人有利的判断。
总结
《证据规定》以“证据裁判主义”为基石,对举证责任、自认的效力、证据的形态以及非法证据的排除等规则进行了细致化规定,从而构建起一个结构清晰的证据框架。其核心要义主要集中于:
① 平衡当事人举证能力(如倒置规则);
② 保障程序正义(如严格排除非法证据);
③ 适应新型证据需求(如电子数据规则)。
在实践过程中,这一规定显著增强了事实判断的准确性以及裁判的公信度,堪称民事审判领域至关重要的操作手册。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