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省应急管理厅公布4起典型案例及6种经验做法,推动隐患报告奖励机制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为深化各行各业对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深入探索,激发企业员工积极发掘并勇于上报安全隐患,显著增强企业的根本安全性能,充分展现正面案例的引领效应,省应急管理厅近期发布了4个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方面的典型案例,以及6种值得借鉴的典型做法。
案例一:
2024年6月,中国石化济南炼化公司炼油一部的值班员工在例行巡检过程中,抵达机组区域时,注意到气压机级间分液罐界位上的引出点有轻油正在滴漏。他们立刻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公司的运行部、生产调度部和设备工程部。现场经过核实,工作人员佩戴了背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了可燃气体报警仪,对保温层进行了拆除检查,最终确认漏点位于界位计引出的一次阀前方。鉴于凝缩油和轻烃具有易燃特性,且含有较高浓度的硫化氢,经协商决定,设备进入稳定状态,暂停生产进行整治。幸亏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根据公司内部关于事故隐患报告的奖励政策,该员工获得了3000元的现金奖励。
案例二:
2024年10月,山东安信制药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巡查过程中,注意到车间里的李某在清理场地时,未正确佩戴眼罩,这可能导致消毒剂进入眼睛,存在安全隐患。员工立即制止了李某的不安全操作,并迅速向公司的安全管理机构汇报了这一情况。随后,公司安全管理机构迅速行动,组织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强调在使用消毒剂时必须穿戴完整的防护装备,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依据公司内部的事故隐患报告奖励机制,该员工获得了300元的现金奖励。
案例三:
2024年5月,青岛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员工于永孟在检查时发现,外协单位在安装环保设施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施工方未取得登高作业许可证,也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且作业人员未穿戴安全带和安全帽。于永孟在发现问题后,立即向安全员进行了报告。安全员随即赶到现场,责令外协单位立即暂停施工,并亲自监督施工人员完成整改措施。依据公司内部举报奖励制度的相关条款,对永孟实施了现金激励措施,同时授予其“安全之星”称号,并在厂区内进行了公开表彰。自今年起,该企业主动执行内部举报奖励机制,成功发现并整改了超过50项安全隐患,累计发放奖金达10450元。
案例四:
2024年8月,青岛宏泰铜业有限公司盘管生产部班组长姜建建在执行工作职责时,察觉到设备冷却水池旁的线路有裸露情况,该线路正位于冷却水边缘,此状况可能导致人员触电及线路短路引发火灾,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姜建建迅速采取了断电和现场隔离等预防措施,并及时向车间主任及负责的保全人员进行了汇报。保全人员依据现场状况,更换了该区域的电源线,成功消除了潜在风险。车间负责人依照公司隐患上报规定,将情况上报给了安环中心。安环中心随即启动了设备管理部和动力中心,对盘管生产部的所有线路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各项问题,均得到了及时整改。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对姜建建进行了奖励。2024年的头八个月里,班组长姜建建在岗位上成功发现并整改了七处安全隐患;他所率领的班组因出色表现,连续三年保持安全无事故的纪录,在2024年6月公司举办的安全月活动中荣获了优秀班组的称号,并获得了500元的奖励。
经验做法一:
烟台东星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了钉钉智能安全监管系统,实现了点检记录和安全标准的电子化与图表化展示。公司还推出了“隐患排查奖励”小程序,鼓励员工参与“随手拍”和“找茬”等活动,以合理化方式排查安全隐患。根据隐患上报的严重程度,公司提供50至200元的奖励,对完成整改的再追加50至200元的奖励。此举有效激发了员工主动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的积极性,营造了全员参与的安全行为氛围。
经验做法二:
山东海化氯碱树脂有限公司恪守“预防优于应对”的原则,将隐患报告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公司从思想层面入手,大力宣传并广泛动员,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途径,如培训、策划、组织、激励和改进等,不断强化员工对隐患排查和治理的重视、认知和参与。公司致力于营造一种“共同查找隐患、防范风险”的良好工作氛围。刘长福,作为双氧水产品充装岗位的班长,在充装过程中察觉到罐车的pH值异常偏高,他迅速依照规定流程进行了报告,并且立即指挥槽车驶出厂区,成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公司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决定对刘长福进行表彰,奖励他3000元。通过制度支持,对《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奖励管理办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制定了《隐患深层次原因分析管理细则》,对快速报告、及时整改、精准奖励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完善,运用系统化思维和标准化流程,识别出安全意识薄弱、制度执行不力以及职责履行不周等深层问题,实现了对问题隐患的“根源性剖析,根本性解决”,有力推动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和务实。2024年度,公司总计搜集到了977份员工提交的安全隐患报告,其中970份报告得到了采纳,并据此发放了总计41250元的奖励。
经验做法三: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实施了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金点子”安全机制,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企业根本安全水平的提升。企业一直将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参与度视为关键,为此在隐患排查与治理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他们以“提升员工素质、营造安全氛围、增强管理能力”三大改进目标为核心,建立了从零基础参与、零门槛提报隐患到零延迟激励兑现的“三个零”模式,有效调动了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逐步构建起全员参与的安全“金点子”隐患排查体系。每年设立3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截至目前,已提交的隐患排查报告超过2.1万条,平均每人提交2.17条,已发放奖励25.03万元。共评选出188个安全隐患排查“金点子”项目,并推广实施了339个项目,用于全员隐患排查项目治理的费用累计超过500万元。
经验做法四:
山东潍坊的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种途径搭建了交流平台,主动参与其中,推动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广泛推广实施“公告牌”和“吹哨人”等机制,促使前线工作人员成为政策的“明白人”,主动消除障碍,设立“回音壁”专区,设立全天候的阳光监督热线,构建钉钉内部的举报系统,激励所有员工主动发现并上报身边的隐患、违规行为及安全事故等,勇敢地担当起“吹哨人”的角色。总裁办公室在接到问题反映后迅速启动了调查处理和反馈流程,并提供了现金奖励及公开表彰万江律师,确保了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落实,每一件诉求都有明确回应。在此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员工隐私的保护,后台系统设置了相应的保密措施,消除了员工的疑虑,提升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精确解决了安全措施实施的最后一道难题,使“安全至上”的企业发展理念得以切实贯彻。
经验做法五:
山东荣信集团重视将潜在风险视同实际事故,坚信无法察觉隐患才是最大的隐患。公司坚持将危险识别置于首位,通过措施落实来控制风险,把隐患排查视为核心任务,致力于实现安全生产。为此,集团正努力打造一个组织结构完备、机制健全、管理有序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组建由集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小组,下设以设备、电气、仪表、土建、工艺、安全等六个专业领域为核心的工作团队,从各自专业视角出发,全面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活动。对各部门及子公司实施统一指挥,全面协调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措施执行、检查表制定等各个环节。明确界定各岗位在隐患排查与治理方面的责任,并在生产区域显眼位置公布内部报告的流程和方法(例如,通过企业微信、二维码、电话、邮箱等途径),同时设立举报流程。实施正面和负面激励措施并行,并采用班组、分厂及公司三级纵向激励相结合的“2+3”激励模式。正面激励包括:表彰、积分奖励、物质奖品和奖金;而负面激励则包括:批评、扣分及惩罚。针对隐患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对每位排查人员进行二级考核并额外加1至5分;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实施有效应对措施,主动参与抢险救援,成功避免火灾、爆炸、人员伤亡、设备停工、关键设备损毁等情况,或取得其他显著成效,将获得200至500元的奖励,并在二级考评中额外加2至5分。
经验做法六:
山东康源堂药业股份公司积极运用“码上安全”移动端小程序,为员工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智能的举报安全隐患的新途径。员工得以随时随地进行隐患举报,只需在小程序中输入隐患类别、详细描述、发现地点和发现时间等关键信息,还能附加相关照片或视频,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隐患状况。这种操作简便的举报方式,使得隐患上报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0%,而隐患的平均处理时间则较以往缩短了50%。举办培训活动,对“码上安全”移动端应用小程序的操作流程及其优势进行深入剖析。同时,要明确内部奖惩举报机制、操作流程、举报途径、奖励规范、奖励形式、整改办法等具体内容,激发员工积极查找并迅速报告周围的安全隐患及违规生产行为,促进企业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汇聚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共同打造安全生产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