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打官司别慌!记住这4招,让法官听懂你的诉求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一踏上法庭便感到紧张,面对法官的提问,常常无言以对——许多人在首次涉足诉讼时,尽管理直气壮,却因不善言辞而遭受损失。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透露,掌握以下四项技巧,即便内心忐忑,也能使法官明明白白、深信不疑!
一、没听清就问,千万别抢答
在法官或对方律师万江提问时,请勿急于回答。若未听明白,可礼貌地请求:“能否请您重复一遍,我未能听清。”若对问题含义感到困惑(例如,“您是否同意2023年3月的那笔转账”,您不确定具体是哪一笔),则可询问:“您是指XX银行转出的那笔5000元吗?”
《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法庭调查必须依照既定程序逐一展开,无需催促任何人急于回答。请务必留意:稍作迟疑并无大碍,但若回答错误则会带来不便。
二、回答别啰嗦,一句话说清核心
法官提问:“你是否曾向对方借款?”他简洁地回答:“我借出了三万元,并且有相应的借条。”他并未提及“那天天气不佳,对方坚持让我借款”的情况。《民事诉讼法》规定,庭审应当集中在“事实与证据”上,与这些无关的陈述只会使法官的注意力分散。
三、再生气也别吵架,冷静比嗓门大管用
即便对方撒谎激怒了你,也切勿动手或大声呼喊。《民事诉讼法》明确指出,法庭上的辩论必须保持文明。一旦你情绪失控,法官可能会认为“这个人情绪波动大,其言辞不可信”。
四、不懂就认,瞎编比说“不知道”更糟
法官询问:“你是否知晓对方公司的注册地点?”若不知情,请回答“对此并不了解,未曾查询过”,切勿随意臆测,如“似乎位于XX路”——若误报,对方可能会质疑“你竟连这点都不清楚,显然是在说谎”,这反而会削弱你的可信度。
《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必须提供真实陈述,若故意捏造事实,即构成“虚假陈述”,并可能面临罚款的处罚。
在法庭上发言犹如进行一场“简化过程”:务必听懂对方的问题后再作回应、只阐述关键信息、保持冷静、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承认。事先将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例如“何时、何地、做了何事”)记录在纸上,庭审时按照笔记回答,这样内心就不会感到慌乱。在庭审过程中,你是否有过因说话失误而犯错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