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以案为例探讨:夫妻共同债务诉讼时效中断效力认定?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前言
法律不会庇护那些沉溺于权利而无所作为的人。在诉讼中,被告经常以诉讼时效已过作为辩护理由。对于一些看似已过诉讼时效的案件,原告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常常需要确认诉讼时效是否中断。至于夫妻共同债务,作为一种连带债务,其在诉讼时效中断方面的认定有着特殊的规定。本文将结合近期我所代理的一宗案件,深入分析夫妻双方共同债务诉讼时效中断效力如何认定的问题,力求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案情简介
甲乙二人结为夫妻。鉴于夫妻共同经营的需要,甲向丙借得五百万元款项。双方共同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了若发生争议,将通过向深圳国际仲裁院提出仲裁的方式解决。2021年7月9日,借款合同到期,甲方未能履行还款承诺。据此,丙方依据合同条款,于7月12日向甲方发起了仲裁申请,要求追讨相关债务。经过审理,深圳国际仲裁院在2022年7月8日发布了仲裁裁决书,明确指出该笔债务确实存在,并确定了具体的债务金额。甲未能主动履行义务,导致丙在2022年8月4日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申请。然而,由于甲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最终裁定案件终结。随后,原告在2024年8月19日对乙提起诉讼,声称涉案债务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债务,并要求乙向丙支付这笔债务。而乙方面则辩称,丙对乙的诉讼请求已经超过了3年的法定诉讼时效。
共同债务的连带性与诉讼时效中断效力
连带债务的显著特点是其具有的连带责任属性,这意味着每个债务人均需承担偿还全部债务的责任,债权人有权向任何一个或多个债务人提出权利要求。这种责任属性不仅作用于债务的履行过程,同样也作用于诉讼时效的中断效力方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第十五条第二款中明确指出,一旦连带债务人中的任何一员遭遇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即应视为该效力同样适用于其他所有连带债务人。依据本规定,若债权人向任一债务人提出权利要求,该要求所产生的影响将自动作用于所有其他债务人,从而保障债权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本案例中涉及的夫妻共同债务,属于连带债务范畴,亦具备上述法律特性,且可以依照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案例分析
本案件的借款合同到期日为2021年7月9日,从次日开始计算,丙方在2021年7月12日对甲方提起了仲裁申请,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并且这一中断的效力还波及到了乙方。依据(2021)深国仲裁3621号裁决书,仲裁过程在2022年7月7日宣告结束,诉讼时效从该日起重新开始计算。自那之后,丙于2022年8月4日向法院提交了强制执行申请,此举同样导致了诉讼时效的中断,且这一效果也波及到了乙。鉴于执行流程尚未画上句号东莞万江律师,诉讼时效的间断状态得以延续。鉴于此,原告在2024年8月19日对乙提起了本案诉讼,并未超出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限。乙所提出的关于诉讼时效的异议,显然无法成立。
在2024年新01民终8401号案件中,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于该案件的诉讼时效问题进行了明确判断。该法院指出,夫妻共同债务应被视为连带债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若连带债务人之一出现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则应认定这一中断效力同样适用于其他连带债务人。债务问题发生后,相关证据表明林某持续向任某甲索要还款,并在2020年提起诉讼,到了2023年又申请恢复执行。由此可知,林某与任某甲之间因债权问题引发的诉讼,其中断效果也波及到了程某。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案的诉讼时效尚未届满。
实务建议
需明确借款目的及借款者身份信息。借款合同中需详细注明借款用途。若借款系用于夫妻双方的共同生活或共同事业,建议将夫妻双方都列为借款人,并确保双方在合同上签字确认,从而明确借款者的身份及其债务属性,以防在未来的追偿过程中,由于债务属性不明确而遭遇困境。
在签订合同时,务必仔细挑选仲裁条款。仲裁主要依据当事人的自主意愿,若未举债的一方配偶未在借款合同上签字,那么他们很难受到仲裁条款的约束。鉴于此,债权人在合同签订的初期阶段,应当全面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以防止因仲裁条款的局限性而额外增加后续维权的费用。
关注时效性,务必及时行使权利。债权方需留意借款合同的执行状况,若察觉到债务人出现违约举动,应迅速运用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处理共同债务时,除非有特殊考量,一般建议对每位债务人同时或分别提出权利主张,以防止未来出现关于诉讼时效的纠纷。除此之外,一旦执行程序因债务人缺乏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宣告终结,债权人便有权定期向法院提出申请,以恢复执行程序,从而保证诉讼时效得以连续中断。
若债权人认定债务系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而此前诉讼中未将另一方配偶列为共同被告,则可考虑启动确认之诉,向法院申请确认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此类诉讼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但在举证时需留意搜集相关证据,以证明债务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经营活动。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