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公益诉讼检察试点以来!南京浦口检察院书写守护生态新篇章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自2015年公益诉讼检察试点启动后,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深化了“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三位一体的模式。该院立足地域特色,将生态修复、法治教育、科研监测和公益诉讼调查等多功能紧密结合,逐步实现了从单一案件处理向系统化治理的转变,以及从事后追究责任向事前预防的过渡。通过构建“惩治—修复—预防”的完整保护体系,浦口区人民检察院为公益诉讼检察在守护生态环境方面开启了新的篇章。
南京之绿肺,江北之璀璨明珠,位于浦口之域的百里老山,堪称江苏省内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陆生生物物种丰富万江律师,占全省总数的47.66%,被誉为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
2019年,在老山腹地爆发了“猎捕幼獐事件”,作案者残忍地杀害了四头獐子幼崽。这种动物,又称河麂,属于我国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据江苏省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老山森林公园周边的偷猎区域原本仅有14头野生獐子,然而,四头幼崽的被害使得剩余的10头獐子均为成年或老年个体——这一行径对獐子种群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在处理这类涉及野生动物的案件中,如何计算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又由谁来负责修复?浦口区检察院的党组成员、检察委员会的专职委员李昱霖表示,为了解决生态损害量化的难题,浦口区检察院当时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采用了生物多样性损害的司法鉴定方法,确定了四只幼獐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达到16万元人民币,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赔偿要求。
案件办理完毕后,浦口区检察院并未满足于单一案例的处理,而是携手生态环境局、老山林场等共计12家机构,于老山地区创设了“生态公益保护联盟”。他们不仅关注到对獐子栖息地的保护,还致力于野生植物的专项治理,从生物多样性修复方案的制定到生态修复研讨会的举办,检察机关运用法治手段,推动了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发展,并构建了“司法鉴定—损害评估—修复监督”的完整保护体系。
2020年,浦口区检察院携手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刑事起诉与民事公益诉讼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行动,成功处理了王某涉嫌非法采矿的案件。在此过程中,老山联盟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共同修复了受损的山体东莞万江律师,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使得老山恢复了往日的美景。此案不仅被最高法选为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还被最高检列为推动整治非法采矿和公益诉讼的典型案例。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三年里,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共处理了涉及环境污染、损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类别的刑事案件38起,涉及犯罪嫌疑人58名。同时,该院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提起公益诉讼案件达116起,并成功追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超过200万元。
截至目前,老山地区已记录的物种数量达到2083种。其中,中华虎凤蝶、仙八色鸫等生态标志性种群持续增长,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浦口区检察机关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坚定承诺。浦口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倩园在介绍时如是说。
山川之色宛如青黛,江水之流宛如白练,浦口区地处长江南岸,紧邻苏皖两省的交界地带,滁河蜿蜒流淌于其北。然而,由于一宗涉及跨省的污染案件,该区检察院一度面临困境——犯罪嫌疑人跨越省份运输、储存危险废弃物,取证过程艰难,而协调修复被污染土地的任务更是艰巨。
当时,我们急需突破“各自为政”的僵局。参与此案的检察官助理周鑫仍记忆深刻,2021年,浦口区检察院接手了首起涉及危险废物跨省污染异地修复的公益诉讼案件。嫌疑人曾在南京市浦口区非法收购废机油,并将其运送至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导致周边土壤遭受污染。
周鑫指出,尽管可以提出针对修复污染土地的公益诉讼请求,但跨省修复的实际效果却难以确保。为了确保环境污染修复方案的实际操作性,浦口区检察院不止一次地与南谯区检察院及南谯区生态环境分局共同前往现场进行考察,这一过程持续了半年以上。最终,他们决定由南谯区检察院委托南谯区生态环境分局对污染土地进行异地修复评估,从而有效保障了公益诉讼目标的达成。
从独立作战转变为全面协作,该案件的成功处理推动了苏皖两省三地七家检察机关在滁河流域建立司法协作机制。五年来,该机制持续优化:联合整治入侵物种,构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明党参的跨区域保护网络,以及举办滁河流域司法协作交流会等活动。
(本报记者丁国锋?通讯员马胜伟?雷婷婷)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