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有哪些?法定情形及相关规定介绍

时间:2025-08-22 00:08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一、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明确指出:权利人提起法律程序,或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抑或同意履行债务,均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自中断那日起,诉讼时效的期限将重新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1.提起诉讼或仲裁。

2.权利人主张权利。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4.提起诉讼或仲裁。

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主要有:

如果提出请求或对方表示愿意中止计算期限,采用书面形式告知,则该通知从对方收到时起不再计算期限;如果通过口头方式告知,则从对方明白内容时起不再计算期限。在期限重新开始计算之后,权利人再次提出请求,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责任,诉讼时效可以再次中止计算。

提起法律程序或进行仲裁会导致时效中止,当中止的情况结束时,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如果权利人开始申请强制执行,则执行过程结束后时效中止的情况也就结束了。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适用条件

诉讼时效中断的适用条件主要有:

法律规定某些情形能中断诉讼时效,这些情形都是当事人主动采取的行动,比如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权利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亦或是义务人明确表示愿意履行义务。只要这些行为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就能让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情形,出现在诉讼时效过程的任何时段,都能引发中止的法律后果。并且诉讼时效中止的次数没有法律上的约束,换言之东莞万江律师,诉讼时效因为权利人要求权利或者义务人承诺履行义务而中止之后,权利人在更新的诉讼时效周期,又再次要求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承诺履行义务的,能够看作是诉讼时效再次中止。

诉讼时效一旦出现中断情形,其计算周期便会重新开始。原先在法定事由出现前已经过去的时间段将失去效力,不再影响后续重新计算的时间长度。

三、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权利主张行为出现后,先前经过的时效阶段失去效力,该行为持续期间,时效不再流逝,行为结束后,时效期限重新开始计算。不过,判断该行为何时结束,因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请求或者同意暂停计算期限的,书面告知自对方收到时即告结束;口头告知自对方明白时即告结束。期限重新开始计算之后,权利方再次请求或者义务方再次承诺执行任务的,诉讼期限可以再次暂停。

若开始诉讼或申请仲裁导致时效中止,则应等到诉讼结束或法院判决后,该理由才算结束;如果权利人启动了执行程序,那么应等到执行程序结束后,该理由才算结束。

调解过程如果出现时间延误,或者协商未能达成一致万江律师,那么协议将在失败的那个时间点正式结束;如果协商成功并且双方签订了协议,那么协议将在约定的执行时间结束之后终止。

诉讼时效出现中止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当事人提起法律程序或者进行仲裁,此外还有其他情形会导致时效中止。大多数情况下,诉讼时效的中止是因为权利或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促成诉讼进入这种状态。但是,有些情况下诉讼时效只是暂时中止,即便如此当事人仍然可以继续提起诉讼。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