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8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严防家族式腐败点名多位官员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八月十二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了两篇相关报道,一篇题为《深入整治家族式腐败问题,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另一篇名为《重庆运用整体观念建立家风建设长效办法,将廉洁家庭观念融入社会清廉文化活动中》。
文章提到,部分负责人权力认识发生偏差,亲属观念也出现扭曲,他们既未能约束自身,也未管理好亲属,将公共权力用作家族牟利的手段,并且明确指出了若干涉及“家族式腐败”的官员。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前领导郑小燕,牵连到她的丈夫、弟弟、妹妹以及女婿等八个家庭成员,他们全部涉及案件。
公开信息显示,郑小燕出生于1964年11月,广东清城人。
郑小燕到原清新县工作后,她让当时47岁的丈夫陈某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安排他担任“大堂经理”的职位,有工程项目准备招标时,她与陈某商议应该把业务交给哪位老板,然后让陈某出面负责对接,并洽谈相关的利益分成。
郑小燕唆使弟弟郑某夫妇双双离开工作岗位,投身于声名显赫的政府项目掮客行列,让已移居加拿大的妹妹负责接收并保管数额巨大的贿赂资金,其中单是两笔贿赂的总和就超过了两千万元,还迫使她在海外盘桓了十多年。
二零零八年八月,郑小燕就任清新县县长职务之后,部分非直系亲属也卷入了所谓的“郑家权钱交易网络”。经由她提供便利,黄某——陈某的妹夫,以及欧某——郑某的连襟,分别负责了数以亿计的政府项目,郑家因此攫取了数千万的非法收益。郑小燕的女婿及其家族成员,也在清新地区经营了涉及房地产等诸多行业的产业。
这个家族内部还有一条利益分配准则,郑小燕主要依据与对方的亲疏远近来决定补偿的比例,对于关系最亲近的弟弟郑某,她完全不用收取任何费用,而对于没有血缘联系的人,她可以提供帮助,但收取的报酬必须足额,例如黄某需要按照利润的百分之四十来支付补偿金,欧某则要把利润的百分之七十五交给郑家。
2013年到2019年期间,郑家负责了清新区许多政府工程的建设,其余的商家若不向郑小燕行贿,就很难接到工程,此地的商业环境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二零二三年二月六日,清远市纪委监委对郑小燕展开立案审查,并且先后将郑小燕以及陈某、郑某、黄某等人实施留置。郑小燕的丈夫同日被留置,郑小燕的弟弟先后落网,其亲属也同时被查办。
二零二四年一月,郑小燕因受贿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判处十三年监禁,同时需缴纳三百万人民币的罚金。
近期,重庆市渝北区纪委监委依据该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前党组书记、主任叶文峰存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情况,制作了名为《不能身为“班长”却做“家长”——“一把手”如何变成“一霸手”》的警示教育片。
影片显示,叶文峰的配偶在其主管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要职务期间,屡次表示希望借助他来承揽工程。叶文峰非但未加阻止,反而予以包庇纵容,甚至暗中运作协助配偶获取项目,并借此获取不正当收益。
根据可查证资料,叶文峰是1967年3月出生的,到了2023年11月,他在担任渝北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这个职位期间,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
二零一七年,渝北区着力推进本地体育事业发展,投入资金兴建了公共健身活动场所,同时将此场所与渝北区体育馆移交区体育事业发展机构进行管理。叶文峰认为,这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盈利契机。
他指示妻子聘请一位无关人员,通过转让投资比例的形式,与老板王某缔结合作契约,接着自己筹措一百万元,让这位无关人员作为公司20%股份的持有人,以此营造投资联合的表象,随后在背地里向王某承诺能够随时撤回资金,以此保证所谓的“投资”完全没有风险。
叶文峰特意用别人的身份创建了四家没有任何实际业务的机构,同时他经由配偶聚集并管理了十四位亲戚朋友的金融账户,假借支付“员工报酬”的名义,收取所谓的“利润分配”。
他让妻子充当经济利益的代表,安排妻子出面与商界人士洽谈合作,他自己则在背后负责具体事务,使得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彻底变成夫妻俩独占利润、不许他人插手的专属领域。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叶文峰因受贿行为,受到了刑事制裁,决定服刑十一个年度,同时需缴纳财产一百万元作为惩罚。
对家庭风气的不屑、对身边不良影响的纵容,好似催化剂,迅速推动了我道德败坏、品质败坏的发展过程。叶文峰在影片中痛心陈述了家庭风气败坏的严重后果。
凭借负责人的职权和威望,其家庭成员假借从事商业活动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属于家族式败坏的典型状况。
《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部分家族式腐败案件中,官员对身边人的贪腐行为并非毫无所觉,而是故意漠视,有的甚至亲自出面,依照亲属子女的请求向下属或有关部门施压。极端情况下,他们主动为亲属子女提供便利,让他们大肆敛财,自己则躲在幕后操纵。
二十届中央纪委第四次会议强调,对于部分领导干部的家庭风气问题,需要密切关注其配偶、子女以及子女的配偶在经商或创办企业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并实施即时性的风险提示和监督。
家族风气败坏是家族性腐败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治理家族性腐败,必须从领导干部的家庭作风抓起,将家庭、家教、家风培育看作是同步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关键环节,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倡导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构建坚固的反腐倡廉的家庭屏障。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政知见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