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证据: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房保国著作,2025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时间:2025-08-14 13:04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ISBN:978-7-5764-2091-3

定价:59 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

作者简介

房保国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副教授,并且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牛津大学进修学习。

撰写了《刑事证据规则实践探索》《被害者刑事程序权益保障》《沉默权制度阐释》等著作,翻译了《宪法与刑事诉讼核心要义》一书,参与合著了《诉讼体系革新论》《诉讼法基本精神与实践》等作品,主持编纂了《刑事证据隐性规范解析》《供述证据理论分析》《科学证据运用方法》《鉴定结论制度评析》《专家辅助人制度构建》等学术专著。撰写了《证据法学探讨》等十余部著作,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东莞万江律师,负责管理五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内容简介

确凿材料是确保审判公平的基础,依据材料进行裁决是当代案件审理的指导方针。无论是审理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还是行政争议案件,案件性质与法律适用都是诉讼的关键所在,而案件事实的确认则必须通过材料来达成。

本书首章阐述经验法则,作者说明相关理论及其在诉讼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适用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途径。次章讨论众所周知的事实,作者在界定概念的同时剖析此类事实认定中的难点,以及它与司法认知的关联。再次章节讲述推定,内容涵盖推定的定义、典型范例、运用情形及如何反驳。第四章着重阐述了涉及民事与刑事交织的案件,作者借助具体实例展开分析,分别探讨了这类案件在实体层面的确定方法、审判流程的安排顺序、证据材料之间的相互认可、事实认定所具有的效力,以及怎样从“民事与刑事的分离状态”转变为“民事与刑事的协作模式”。第五章则详细解析了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自行承认的事实,包括其成立所需满足的要素、表现形式的不同类型、可能存在的约束情形、当事人是否能够撤销该承认,以及当前实践中相关应用准则所面临的挑战。第六章研究了提供证据的时间限制,涉及时间限制的设定以及延期等情形。第七章是关于证据的公开,也就是证据传递的相关事宜。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分析了责任承担和责任认定的高低要求。第十章至第十二章探讨了具体情形,包含离婚诉讼中证据的应用技巧、交通事故纠纷中证据的运用策略、以及民间借贷领域证据的特定规范,作者分析了这三种情境下证据的特殊性,同时列举实例阐述了如何高效运用证据。

目 录

总 序 001

序 言003

一、经验法则的迷思 001

(一) 问题的提出——彭宇案 001

(二) 什么是经验法则 004

(三) 经验法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014

(四) 经验法则在适用中的问题及克服方法 019

二、什么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024

(一) 问题的提出——天下乌鸦都是黑的吗? 024

(二) “众所周知的事实” 如何界定028

(三) “众所周知的事实” 认定存在的问题032

(四) “众所周知的事实” 和司法认知的关系037

三、推定之光 045

(一) 相关概念辨析 045

(二) 常见的推定有哪些 054

(三) 推定的适用和反驳 060

四、民刑交叉案件的审理 067

(一) 一房两卖, 利用民事与刑事程序维权 067

(二) 民刑交叉案件的实体界定 070

(三) 民刑交叉案件的审理顺序 073

(四) 民刑证据的互认 086

(五) 民刑裁判事实认定的相互效力 087

(六) 从“民刑交叉” 到“民刑协同”097

五、自认事实: 无需多言的“确凿” 099

(一) 自认要具备什么条件 099

(二) 自认有哪些种类106

(三) 自认要受到什么限制124

(四) 自认能否反悔141

(五) 适用自认规则存在哪些问题145

六、逾期的证据是否有效157

(一) 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 到“适时提出主义”157

(二) 举证时限如何确定160

(三) 逾期举证有何后果166

(四) 举证时限能否延长174

(五) 何时重新指定举证时限 180

(六) 举证时限适用中有何问题191

七、证据是否需要披露 202

(一) 证据交换如何确定203

(二) 证据交换的程序 206

(三) 如何看待庭前会议217

(四) 证据交换适用中存在哪些问题221

八、证明责任如何分配 228

(一) 什么是证明责任 228

(二) 如何理解“谁主张、谁举证” 232

(三) 要件事实如何证明 239

(四) 如何理解证明责任倒置 252

(五) 证明责任适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261

九、证明标准如何把握 272

(一) 什么是证明标准 272

(二) 什么是“高度可能性” 275

(三) 什么是“排除合理怀疑” 285

(四) 证明标准在适用中的问题 296

十、如何运用证据打赢离婚案件 310

(一) 离婚诉讼证据有什么特殊性 310

(二) 如何在离婚案件中有效运用证据 320

(三) 如何证明夫妻感情破裂 324

十一、如何运用证据打赢交通事故案件 346

(一) 交通事故诉讼证据有何特殊性 347

(二) 如何在交通事故案件有效运用证据 351

(三) 如何看待交通事故认定书 356

(四) 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诉讼中的效力 364

十二、民间借贷中的证据规则 373

(一) 民间借贷证据的特殊性 373

(二) 民间借贷诉讼证据的具体类型 376

(三) 民间借贷诉讼证明责任分配 378

参考书目 405

目录可上下滑动查看

序 言

核实信息真伪、奠定法律根基,这属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的院训。在法学培养的辽阔领域中,证据法规似一座明灯,引导着学生们探究诉讼的玄机,追踪公正的路径。不过,证据法规的精深、条文的复杂,常常让初学者退避三舍,即便是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也容易在纷杂的证据条文里失去头绪,迫切需要一

这本书适合作为他们开始学习、激发思考的读物。书名《民事证据法的启蒙》含义丰富。它不仅指对民事证据法知识的传播和开导,也象征对民事证据研究的一次全新尝试和引导。该书不局限于常规的学术体系,而是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对诉讼中证据使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释和回应。

本书的编纂,遵循三项准则:首先,追求明白晓畅,尽量借助浅显的文辞来讲解艰深的证据法知识,以便每位读者都能顺畅理解。其次,注重实践应用,经由众多实际判例的剖析,实现理论与行动的融会贯通,使读者在具体事例中把握证据法的要义。司法判例既是往昔的借鉴,也是当下的标尺,对促进法律规范执行、维护公正公平具有关键作用,借助判例能更清晰地把握证明规范。其次要关注焦点,集中探讨民事证明环节中的重点议题,进行细致研究,并给出新颖观点,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既包含了证据法的基础知识,诸如,经验法则、司法认知、推定、判决的权威性、承认的事实、提交证据的时限、证据的往来、质询环节、诚实守信的规则、责任分担、证明的尺度等,又细致分析了民事证据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比如,普遍的离婚诉讼、车辆碰撞纠纷、私人借贷争议中的证据要求等。这种写作风格,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融合在一起,让这本书既富有学术意义,又充满实际作用。

该书辨析了实践中容易产生歧义的情况,比如,以“社会普遍认可的情况”来表述外国的司法认知概念等,防止了照搬外国证据法理论而可能造成的认识偏差。这种以本国国情为基础、强调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式,使得著作更符合我国民事诉讼的现实需要。

前路遥远且漫长,我将不断探索追寻。这本书在讲解证据法原则时,特别注意表达方式简单明了,没有使用复杂难懂的专门词汇,也摒弃了空洞无物的说理和乏味的教条,每一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名人名言,创作了诗歌,帮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领会证据法的核心要义。

知识的海洋没有尽头,全凭勤奋才能有所收获。掌握证据法学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事,必须让学生们下足功夫,不断深入探究。这些年,笔者给大学低年级学生讲授证据法选修课,盼望这本书能成为他们求学过程中的好帮手。借助这本书的指引,学生们可以更系统地理解证据法的基本规则和实际应用,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打下牢固的根基。

希望这本书能作为民事证据法学习的入门读物,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兼具困难与可能的法学领域万江律师,让他们在证据法的知识海洋里自由探索。

同 套 系 往 期 推 荐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