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廊坊开发区法院:多维度构建平等保护机制,为企业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时间:2025-08-09 00:19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廊坊开发区法院一贯秉持法治原则,公正平等地维护各类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及自主经营权,无论是外资企业抑或是民营企业,无论是位列世界500强的巨头还是初创的小微企业,均秉持着同等对待、公正无私、依法保障的原则,致力于为企业打造一个安全可靠、令人信服、舒适宜人的法治化经营环境。

该院在实体权益保护、程序公正以及执行效率等多个方面下功夫,打造了一系列旨在实现平等保护的机制,并颁布了《买卖合同纠纷裁判指南》等相关规范,旨在保障市场主体享有平等的权益。

在立案阶段,需谨慎实施保全措施,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灵活运用保全手段,为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需严格遵循“政治视角审视、法治思维办理”的原则,秉持“如我之诉”、平等对待每家企业的理念,确保裁判尺度统一,司法标准一致。增强“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以及“发改案件评析会”的作用,针对典型问题制定会议纪要并定期发布,确保系列和典型案件拥有统一的裁判尺度,依照法律规定对审判权的行使进行规范。

廊坊开发区法院的院长郎立惠强调,确保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的生产经营中得到法治保障,是法院构建法治化商业环境的关键职责。为此,法院致力于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公正、透明的法律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投资、放心经营。同时,郎立惠院长还指出,法院的目标是让所有市场主体在每一个司法审判中都能体验到公平与正义。

廊坊开发区法院召集了区域内企业,共同举办了一场关于商事调解的座谈会,旨在推动企业间纠纷的多元化解决。

便捷高效,让企业满意省心

2019年12月,廊坊开发区的一家物流企业同某培训机构达成了两份租赁房屋的合同,物流方将相关房产租给培训机构,用于教育培训活动,租赁期限为五年。到了2024年2月,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分歧,物流企业因此提起诉讼,要求培训机构拆除私自增设的食堂设施,并支付包括租金和违约金在内的总计超过210万元的款项。学校提出,双方已经终止了租赁合同,并且额外支付了租金,因此向法院提起反诉,要求退还押金以及多出的六十余万元租金。

主审法官郑建仿,廊坊开发区法院副院长,察觉到双方在事实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并且每延迟一个月,争议金额便将增加约二十万元。为了了解租赁房屋的实际情况,她亲自率领审判团队,不畏近四十度的高温,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双方当事人对法官的辛勤努力表示感动,原本的对立情绪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次日周末,郑建仿主持了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经过努力,最终双方成功达成了共识,决定终止租赁合同,并将20万元押金归还给出租方物流公司,至此,双方之间不再存在任何争执。

廊坊开发区法院将高效迅速处理企业案件视为提升企业经济收益、改善法治化商业环境的关键举措,全方位改进审判执行流程,压缩审判执行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为涉企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加速处理的途径。

该院对于可适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坚持全部纳入速裁流程,并适度拓宽案件适用范围。在案件立案和审理环节,严格把控审批关,确保案件不遗漏、充分利用。同时,在人员配置方面,速裁审判人员数量从原先的一人增至三人。

该院严格执行每周主管副院长对六个月以上未结案件进行调度的工作制度,对每起案件进行细致分析,找出症结并探讨解决方案,以此为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扫清障碍。同时,该院充分利用法答网、案例库以及要素式的“两状”工具,全面提高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网络查询、文书制作、电子送达的效率。此外,该院还辅助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进一步加快审判和执行的速度。

为了有效解决案件数量庞大与审判人员短缺之间的矛盾,法院的院庭长们以身作则,主动加班,层层示范,全力高效工作,确保所有涉及企业的案件都能在审限内得到妥善处理。根据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涉企案件的审结时间与去年同期相比,从115.97天缩短至56.1天。

廊坊开发区法院法官开展“走访解促”,送法进企业问计问需。

服务担当,让企业深感暖心

2017年3月22日,廊坊开发区一家电梯生产企业与广西地区的一家发展企业签署了《电梯设备买卖合同》,该合同中规定购买21台电梯,总金额为一定数额。然而,发展企业未能按时支付电梯设备的尾款,共计17000元。到了2023年5月,电梯生产企业将发展企业告上了廊坊开发区的法院。

在承办法官与被告公司职员进行电话交流的过程中,被告承认了对原告所欠的电梯设备费用共计17000元,并表示愿意偿还。然而,在承办法官随后的多次尝试联系被告时,对方却故意不接听来电。

针对被告在诉讼中表现出的不诚实行为,负责审理的法官向负责监管被告公司的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递交了司法建议,建议该部门加大对企业的法治培训力度,并敦促其诚实地履行诉讼责任,主动维护市场法治的秩序。

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收到司法建议后,对涉事被告实施了监管与指导。经过三天,法官接到了被告公司的还款通知,随后将所有欠款成功转入法院指定账户,从而使得这起长达六年的尾款拖欠合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廊坊开发区法院将服务企业成长视为构建法治化商业环境的关键环节,通过周到的服务帮助企业稳健发展。法院深入推进“走访解促”与“一企一策”的实践,从法院案例库中精心挑选案例,汇编成两册《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案例》分发给各企业,并定期对区域内的重点企业进行走访,指导企业如何预防和应对可能的法律风险,从而为企业构筑一道坚实的风险防控屏障。

深化对“廊坊经验”的传承与推广,将7家商会调解委员会及54位调解员纳入特邀调解行列。加快京津冀三地跨区域管辖争议和卷宗线上移送的解决速度,负责起草《关于管辖争议法律适用协同意见》及《关于管辖争议协商流程规定》,从而提高管辖争议的处理速度和卷宗线上移送的效率。引进北京和天津的商业调解机构,构建调解人员和调解机构共同的名录,推动跨区域联合调解工作的开展。

加强府院之间的协同作用,定期向党委政府提交关于企业情况的《专项报告》,迅速提出针对企业的司法建议,在处理一起涉及众多业主、影响广泛的房地产纠纷时,与住建、税务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成功解决了300多名业主的逾期办证问题,确保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秉持前端以防患为主、中端以审判为力、末端以治理为优的思路,持续改善“三端”在处理企业纠纷方面的布局,秉持“如我在诉”和“到我为止”的理念,全力以赴解决各类矛盾与纷争,致力于打造一个法治化的商业环境。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