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10年间全国法院审结超220万件环境资源一审案件,成效显著

时间:2025-07-31 00:12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新华社报道,自2013年以来,我国各级法院审理了超过220万件涉及环境资源的初审案件,这一数字彰显了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方面的决心和成效。

新华社记者冯家顺、罗沙

从2014年6月到2024年12月,我国各级法院审理并结案的环境资源一审案件总数达到了228.20万件。自2021年起,环境资源一审案件的数量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法院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积极成果。

记者在5日参加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于贵阳举办的“司法服务助力降碳减污、扩绿与增长”主题论坛上,获取了相关信息。

杨临萍副院长在论坛上指出,我国法院已设立环境资源专业审判机构超过2400个,其中包括8个专业化的环境资源法庭。此外,1700多家法院对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实施了专门审判。因此,我国已成为全球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范围最广、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

据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在完善法律适用规范体系上,已制定和修订了涉及环境污染犯罪、生态环境侵权、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的环境资源司法解释共22件。同时,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意见、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的意见以及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等22件规范性文件。此外,还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45件专题指导性案例和48批共计457件的典型案例。此外,人民法院案例库中收录了350余件环境资源参考案例,持续强化裁判规则的指导作用。

法院主动推进协同治理,致力于加强生态环境的整体整治。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秦岭山脉等关键生态区,各法院已签署司法合作备忘录。福建等十个省区的法院组建了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协作组织,并共同发布了武夷山宣言,共同提高系统的保护效能。此外,已建立超过一千个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这些基地综合运用审判、修复、教育、治理等多种功能。

众多案例生动展现了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进展——在审理盗割“古楠木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时,贵州法院率先发出全国首份古树救治令,要求被告人立即缴纳楠木救治款项,确保不因上诉或资金筹集延误救治时机;重庆法院则创新性地采用修复手段,通过建立的鱼类收容救护中心及时救治了受伤的长江鲟,并判决行为人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人工鱼巢,有效恢复了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环境,增强了鱼类的繁殖能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库中东莞万江律师,收录了我国环境司法领域的45个案例和8篇报告,共计4批,这些资料向全球生动呈现了我国环境司法体系及其成功经验。例如,云南省法院审理的绿孔雀预防性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更是荣获联合国颁发的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典型案例。(完)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