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起诉与立案全流程:材料备齐是关键,法院7日审查出结果

时间:2025-07-25 00:08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二、起诉与立案:材料备齐才能顺利立案

1. 写好起诉状:要素要齐全

起诉状应包括:原告与被告的基本信息、明确的诉讼要求(例如:“要求被告偿还10万元本金及相应利息”)、案件事实及法律依据(简要陈述争议过程和适用的法律规定)、指定受案法院的名称、原告的签字和日期(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4条)。同时,根据被告的人数,应准备相应数量的副本(包括法院一份和每位被告各一份)。

2. 提交材料:线上线下均可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书、原告的相关身份证明(包括个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公司营业执照)、相关证据文件、确认送达地址的书面材料等。目前,多数法院已采纳了网上立案的方式(即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进行),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节省精力。

3. 法院审查:7天内给结果

法院对提交的材料将在7天内进行审核,若材料符合要求,将通知预交诉讼费用(费用根据标的金额确定);若材料不完整,将要求补充;若材料不符合条件,将作出驳回裁定(当事人可提起上诉),具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6条的规定。

三、开庭前:这些事决定庭审走向

1. 被告答辩与举证

法院受理案件后,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至被告,被告须在规定期限的15天内提交答辩状,此答辩可以是口头的;同时,被告还需在指定期限内提供反驳的证明材料,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8条的规定。即便被告未进行答辩,法院仍将依法进行审理。

2. 证据交换与庭前调解

案情较为复杂或证据较为繁多的情形下,法院会安排双方进行证据交换,明确争议的核心问题。在审判开始之前,法官一般会主持调解工作;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共识,那么在调解书生效后,当事人便可直接申请执行,这样的做法既节省时间又节约费用(《民事诉讼法》第135条)。

3. 特殊情况:先予执行

在处理追讨抚养费、医疗费用以及劳动报酬等紧急事务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9条的规定,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在作出判决之前,要求对方预先支付相关费用。

四、开庭审理:庭审流程详解

1. 宣布开庭:确认身份与权利

书记员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并宣布法庭的纪律要求;同时,法官向当事人说明案件的性质、合议庭成员的构成情况,并询问当事人是否需要申请回避(若法官与对方存在利益冲突或利害关系)(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

2. 法庭调查:还原事实真相

原告宣读起诉状,被告答辩;

法官归纳争议焦点;

在举证质证环节,原告提交了相关证据,被告随后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进行说明,并表达是否予以认可,同时提出反驳意见。随后,被告提供自己的证据,原告对此进行质证。

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民事诉讼法》第141条)。

3. 法庭辩论:围绕焦点说理

双方在事实判断和法律应用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其流程依次是:原告阐述观点,被告进行反驳,随后双方展开激烈的交锋。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44条的规定,庭审结束后,法官将征询各方的最终意见。

4. 最后调解与休庭

辩论活动落幕之后,法官有权重新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未能达成一致,则需宣布休庭,并另定时间进行判决。

五、裁判与上诉:不服判决怎么办?

1. 判决书内容与生效时间

判决书中将详细列出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确认的事实、适用的法律条文、最终的判决结论以及上诉的相关权利。一旦一审判决被送达,当事人将获得15天的上诉期限(若为裁定则缩短至10天),若在此期限内未提出上诉,判决即自动生效,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71条的规定。

2. 二审: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在规定上诉期限内递交上诉状,该状可提交至原审法院,亦或直接提交至上级法院。二审的审理将针对上诉内容展开,形式可以是公开审理或书面审理,审理结果可能包括维持原判、作出新判决或发回重审(《民事诉讼法》第183条)。二审判决即终审判决,一经作出即立即生效。

六、执行:拿到判决后如何兑现?

1. 申请执行的期限与材料

若对方未履行已生效的判决,当事人可在规定期限内的两年内向一审法院或者财产所在地的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申请时必须提交包括申请书、判决书以及身份证明在内的相关材料,具体规定可参照《民事诉讼法》第246条。

2. 法院的执行措施

法院有权对对方的银行账户进行查询和冻结,对房产和车辆实施查封,并对财产进行拍卖处理;同时,法院还可以对当事人实施消费限制,将其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以采取拘留措施或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

3. 执行中的特殊情况

执行和解:双方可协商分期履行,达成协议后法院暂不执行;

执行异议:案外人认为执行标的归自己所有,可提出书面异议;

若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可能决定终止此次执行程序;一旦查找到财产,执行程序可随时恢复进行。(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64条。)

七、特殊程序:再审与检察监督

1. 再审:对终审判决不服的补救

如出现新增证据能够推翻原有判决、或者原判决的主要证据被证实为伪造等情况,当事人可在二审判决正式生效之后的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申请,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7条的规定。若超过此期限,法院将不予受理,且检察院也不会接受相关监督申请。

2. 检察监督:再审后仍不服的最后途径

若对再审的判决结果感到不满意,当事人有权在两年内向同级别的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然而在此之前,必须完成再审的程序,根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检察院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再审的建议东莞万江律师,或者选择不予以支持监督。

这些“雷区”要避开!

诉讼期限规定:一般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若超过此期限,当事人可能失去赢得诉讼的权利(《民法典》第188条明确规定)。

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拿不出证据可能败诉;

财产线索:申请保全时需提供准确信息,否则难以执行。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