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申请执行需准备这些材料:含笔录、身份信息等要点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5、《申请执行首次谈话笔录》
注:首次执行谈话笔录空白范本详见下方链接下载内容。
6、若有:财产线索、财产保全裁定书
在无诉讼代理人的情形下,申请人本人需亲自提出申请,若申请人是一家公司万江律师,则计划指派其员工代为进行申请处理。
份数:承办法官一套、自留一套。
1、《申请执行书》
2、《授权委托书》
3、申请执行人及被执行人身份信息
请注意:(若申请人系个人,需提供身份证件的复印件;若申请人为企业或非企业法人组织,则需提交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相应的身份证明文件。)
4、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5、员工身份证复印件
6、执行依据(不限于生效判决书)
7、《送达地址确认书》
8、《申请执行首次谈话笔录》
注:首次执行谈话笔录空白范本详见下方链接下载内容
9、若有:财产线索、财产保全裁定书
二、申请执行书的写法及范本
(一)各部写法
1、标题:是“申请执行书”而非其他
在撰写申请执行书的标题时,实际操作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诸如《强制执行申请书》、《执行申请书》或简称为《申请书》。然而,实际上,这一文件拥有一个既规范又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名称,即“《申请执行书》”。这一点在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第233条、第247条以及《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480条中均有明确提及,均直接以“申请执行书”这五个字来指称。“强制执行”指的是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行动,通常在案件立案并开始执行措施时使用。例如,《民事诉讼法》第235条第2款明确指出:“在实施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人员必须出示相关证件。”;而第247条则规定:“执行人员收到执行申请书或移交执行书后,需向被执行人发送执行通知,并有权立即实施强制执行措施。”在语义分析中,《申请执行书》、《强制执行申请书》、《执行申请书》以及《申请书》这四种名称中,前三种并无不妥,然而,最符合规范性的依然是依据法条而来的《申请执行书》。除此之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的“诉讼文书样式”栏目中,所展示的样本也明确标注了《申请执行书》这一由五个字组成的标题。
2、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主体信息
当事人主体信息部分应保证基本要素的不漏项
A:自然人主体:
请取出您手头的身份证件,其正面所列信息涵盖了所需的所有关键要素,无需进行额外的排序安排,只需依照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填写:“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户籍所在地)”以及“公民身份号码”即可。
在填写相关材料时,务必留意,法律层面并不存在“身份证号码”这一表述,正确的专业术语应为“公民身份号码”。同时,在书写住址时,应避免使用过于模糊的描述,最好明确指出是户籍所在地还是实际居住地。若只能提供被告的户籍所在地,立案庭的法官可能会要求你额外提供其居住信息(包括暂住信息)以及确切的联系电话。需知,户籍所在地往往是指“委、村、镇”等区域,或是老旧房屋的门牌号,这样的地址往往难以确保有效送达。
B:组织主体:
组织主体可以分为企业和政府机关。
企业如需查询,可访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依据注册地选择相应省份,随后进行单位名称的搜索,并将检索到的详细信息依次列出,包括“单位名称”、“住所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以及“联系电话”。这些信息就如同企业的身份证或营业执照的备案记录一般重要。
若为政府部门,需访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查询系统”以执行检索,检索所得的详细信息亦能提供上述内容。然而,该系统仅适用于企业登记信息的查询,并不涵盖政府机关的信息。
要准确撰写这份文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精通其主体内容的关键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对诉讼条件或诉讼主体资格的评估,立案庭将依据这一环节的审核结果,来判断案件是否满足《民事诉讼法》第122条所规定的必要起诉条件,即原告需与案件存在直接利益关系,无论是公民、法人还是其他组织,同时需有明确的被告。因此,只需确保原告的基本信息与案件直接利益相关,以及被告信息清晰即可。因此,诉讼双方主体的关键识别信息,在于当事人的身份证号码(针对自然人)以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针对组织)。
此外,该部分内容与法院的司法文书传递紧密相关,必须确保法院立案部门能够依据您提供的数据向被告成功发送案件受理通知、诉讼状以及证据材料副本等。鉴于邮寄和电子传递是法院常用的传递手段,故而,关键信息包括被告的准确姓名或名称(即接收文书的个人或单位名称)、具体的住址(即接收文书的详细地址)、以及有效的联系电话(即接收文书的联系电话)。
3、请求事项部分
本部分必须对判项或调解协议书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列举,包括本金、利息、案件受理费、违约金、保全费以及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各项费用及其具体金额。
4、事实与理由部分
需详细记载原审案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案件编号、诉讼理由、审判法院的名称、判决书作出的时间以及判决书生效的时间,并着重指出该判决书或其他已生效的法律文件已正式产生法律约束力。被执行人尚未完全或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偿还责任履行。贵院受理了申请执行人XX有限公司与被执行人XX之间的合同纠纷案件,并在2022年4月22日依据XX人民法院(2022)苏XXXX民初XXXX号民事判决书作出裁决。该判决书明确指出:首先,被告XX需向原告苏州XX有限公司支付一定数额的货款。其次,……。该判决书现已生效,被执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判决书所规定的义务,此行为严重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申请人特此向贵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旨在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注意事项
在执行案件立案前,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关于执行依据
执行依据一般涵盖以下内容:“法院已生效的判决”、“法院已生效的调解书”、“法院已生效的支付令”、“非诉性质的行政行为”、“境外法院针对民事案件的裁决”、“境外法院的仲裁裁决”、“国内及涉外的仲裁裁决和调解书”、“公证机构出具的债权文书”、“对妨碍诉讼(执行)行为的制裁决定书”等。
在此处所指的公证债权文书东莞万江律师,系指《公证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所规定的,以偿还债务为目的,并明确记载债务人同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的债权文件。债权人若要申请执行此类公证债权文书,需包含公证证明词以及被证实的债权文件等。在公证证明词中,应详细列出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偿还的具体内容。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作出的(2021)苏0591执1217号之一裁定,涉及杜某与刘某、尚某、李某之间的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发布的(2020)苏0506执4928号之二裁定,则处理了苏州XX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与景某的公证债权文书执行事宜。
2、关于申请时间及执行依据生效时间
针对《民事判决书》判项的执行:
15日为生效期限:自文件送达之日起,计满15天即刻产生法律效力;此时,上诉期限的终结亦标志着法律效力的正式启动。判决书末尾通常会注明生效期限,即“若对判决结果持有异议,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当事人可向本庭提交上诉状,并需根据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相应副本,上诉至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或者,在相同时间内,当事人可通过网络向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
判决书或调解书中规定的履行期限为10天:具体而言,被告需在本判决生效后,在接下来的十个工作日内,向原告支付XX元款项。
针对《民事调解书》调解协议内容的执行:
民事调解书的生效与申请时间需依据调解协议中规定的生效条款及支付期限来确定,常见情形包括签署、接收、签署并经法院审核确认三种。例如,签署即生效的情形:“自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或盖章之时起,即产生法律效力”;接收即生效的情形:“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同意本调解协议,自调解书被双方接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签署并经法院确认的情形:“本调解协议由各方当事人在笔录上签字或盖章,经本院确认后,即具备法律效力。”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