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医疗事故赔偿项目有哪些?医疗费、误工费具体怎么算?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医疗事故赔偿涉及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若因违反相关医疗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护理的规范和常规,导致患者遭受人身伤害,且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认定属医疗事故,则医疗机构需对患者进行相应赔偿。此类赔偿的具体项目,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进行确定,具体涵盖以下内容。
赔偿的首要内容为医疗费用,该费用是根据医疗事故对患者身体伤害所引发的医疗开销来确定的,需凭相关凭证进行支付。然而,此医疗费用不包括患者原有的疾病治疗费用。所涉及的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品费、住院费以及医疗机构提供的护理费用等。若案件结案后患者确实需要继续接受治疗,则将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标准进行支付。
误工赔偿同样是关键的一环。若患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赔偿金额将根据其因误工而减少的固定收入来确定。对于收入超过医疗事故发生地前一年职工平均年薪三倍的病例,赔偿标准将按三倍计算;而对于无固定收入的病例,则将参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前一年职工的平均年薪来计算。误工日期的计算包含患者住院期间的天数以及出院后治疗医院所证明的休养天数两部分,计算起点为医疗事故发生的当天。特别提醒,若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残疾,那么自专家鉴定组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便不再计算误工费用。
住院期间的伙食补贴是根据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普通职员的出差饮食补贴标准来确定的。至于陪护费用,则是在患者住院并需要专人看护时,依据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年薪来计算。
若发生医疗事故致患者残疾,需考虑支付残疾生活补助金。依据伤残级别,以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均生活消费水平为基准,自评定残疾之日起,最长可获赔30年;然而,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赔偿年限限制在15年以内;而对于70岁以上的患者,赔偿年限则进一步限制在5年以内。若残疾患者需配备辅助功能器具,可凭医疗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按普及型器具的费用标准计算残疾辅助器具费用。
若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残疾,被抚养人的生活费用同样属于应赔偿的项目之一。具体而言,这指的是在死者生前或残疾者失去劳动能力之前,那些实际抚养且自身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赔偿金额将依据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确定。对于未满16周岁的被抚养人,赔偿将持续至其年满16周岁。对于年满16周岁却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其抚养期限为20年;而达到60周岁的个体,抚养期限则限定在15年以内;至于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抚养期限则进一步缩短,不得超过5年。
除此之外,尚包括丧葬补助金、出行费用以及住宿补贴。丧葬补助金依据事故发生地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出行费用则根据患者实际所需费用来确定,并依据凭证进行支付。住宿补贴则参照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贴标准来确定,同样需凭据支付。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依据是事故发生地居民的年均生活消费水平。若事故导致患者去世,赔偿期限最长可达六年;若患者残疾,赔偿期限最长则不超过三年。
确定医疗事故赔偿项目旨在对因医疗事故而遭受各类损失的患者进行合理补偿,并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通过具体界定赔偿项目和计算准则,便于在解决医疗事故赔偿争议时提供明确依据,从而使得赔偿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此举旨在使患者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进而减轻医疗事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心理痛苦。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