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中当事人如何监督鉴定报告?民事诉讼未经质证处理办法来了

时间:2025-07-09 00:14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诉讼进行中,绝大多数当事人往往缺乏认知,面对被誉为“证据之王”的鉴定报告,我们应如何进行监督?依据哪些法律规定?面对不同阶段的难题,我们又该如何采取对策?如何妥善处理?以确保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老余作为专门处理复杂案件和冤假错案的团队负责人,今日将为大家详细阐述。他将对民事诉讼中未经验证的鉴定报告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依据的完善进行指导。他强烈建议各位听众务必仔细阅读,并给予点赞、转发、关注和收藏,以免出现错误,对我们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质证程序的规范要求

1. 前置程序规定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的规定,鉴定所需材料须在鉴定程序启动之前,完成证据的交换和质证环节。在此过程中,法院需在委托鉴定之前编制《鉴定材料质证笔录》,并由所有当事人签字确认。

2. 特殊情形处理

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证据资料,需遵循《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采用非公开的质证程序,同时确保相关当事人能够充分参与到质证过程中。

二、违法情形的分类处理

(一)程序性补救措施

1. 分项处理机制

(1)基础材料未经质证:应中止鉴定程序,组织专项质证庭

(2)补充材料未经质证:可采取书面质证与当庭质证相结合方式

(3)单方提供材料:应赋予相对方异议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2. 质证程序规范

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鉴定人需对材料的来源进行详细说明。

当事人有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请求专家介入进行质证活动。

(二)实体处理措施

1. 证据排除规则

(1)关键材料未经质证:直接排除鉴定意见的证据资格

对于非关键材料的瑕疵问题万江律师,可以实施证据补充原则,并要求鉴定机构提供修正的说明。

2. 重新鉴定启动标准

(1)当事人合意申请:应准予重新鉴定

法院在行使职权时主动启动程序,这一行为必须满足《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四十条中关于“基本事实不清”的具体要求。

三、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

1. 审判监督程序适用

(1)二审发现:应发回重审

在再审过程中,我们发现案件涉及《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四)项规定的情形,即主要证据未经过质证程序。

2. 司法责任追究

依据《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中的第十二条规定,一旦出现严重程序违规行为,将依法对涉事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法律依据体系

1. 核心法律规范

(1)《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质证原则)

(2)《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鉴定程序)

(3)《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鉴定材料质证)

2. 特别法补充

《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解释的第二个补充规定》第十六条(关于工程鉴定的特殊规定)

《知识产权诉讼证据规定》中第二十二条,即关于技术事实查明规则的规定。

3. 程序法衔接

(1)《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四条(材料审查义务)

《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的第十五条,涉及鉴定过程的监督内容。

五、当事人权利救济

1. 程序异议权

(1)庭前异议:收到鉴定意见5日内提出书面异议

(2)当庭异议:质证阶段提出程序抗辩

2. 救济途径

(1)复议申请:对法院驳回异议决定可申请复议

(2)上诉理由:可作为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法定事由

视频前的朋友们,您记下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若您遇到其他法律方面的疑问,欢迎私信咨询;我是老余,一个憎恶不公的人!我专注于处理复杂案件和冤假错案!我愿意无偿为粉丝朋友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和大家一同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运用法律!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