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科技创新浪潮下,专利申请挑战多!驳回与非正常判定成障碍?

时间:2025-07-07 00:10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在科技发展的洪流中,专利充当了企业和个人技术成就的法律盾牌,但其申请之路却布满荆棘。近期,专利审核的门槛持续提高,“驳回”以及“非正常申请”的认定成了众多申请者难以逾越的难关。与此同时,2025年起,专利审核变得更加严格,不仅审查标准有所提升,新兴技术领域的挑战增多,政策目标的调整也使得申请者面临更高的要求。

一、专利驳回核心原因

(一)创造性不足

评估准则要求技术方案必须拥有“显著的实际创新点”以及“明显的进步成效”,仅仅将现有技术简单拼凑(例如“测温杯即杯子与温度计的结合”)或是进行常规的改良(如材料更换、尺寸轻微调整)是不足以通过审核的。

该企业将洗衣机与各类衣物进行简单搭配,并据此提交了多份专利申请,但由于缺乏创新性,这些申请均遭到了集体拒绝。

(二)非正常申请行为

定义:此类专利申请并非旨在维护创新成果,而是借助捏造、剽窃、拼凑等不正当途径进行。高发情形包括:

同一主体在提交申请时,若将类似技术(例如“洗衣机与不同衣物类型”的组合)拆分,则可能形成多个独立申请。

2、利益驱动:为获取补贴、职称加分,批量申请低质量专利;

数据造假行为包括:捏造实验结果、剽窃现有技术成果,或者随意创造专利材料。

资源分配不当:小微企业所申请的技术与其实际研发水平不相匹配,例如一些空壳公司申报了与航空发动机相关的专利。

(三)形式要件缺陷:新手高频失误点

权利要求书表述不清晰,存在概括性过强的问题(例如,“一种高效设备”并未具体说明其技术特性)。

2、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缺少具体实施方式,无法支持技术方案;

3、修改超范围:授权后修改内容超出原申请记载范围。

二、非正常申请:认定标准、后果与应对

(一)国知局明确的8 类认定情形

多次提交内容相似或仅作简单拼凑(例如,将同一技术方案拆分多次进行提交)。

数据造假行为包括:虚构技术方案、剽窃实验数据,以及随意生成专利相关内容。

技术方案与申请者的研发实力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小型企业申报航空发动机专利时,其研发能力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不相符。

故意设计得复杂:通过繁复的结构来达成简单的功能目标(例如,使用十个齿轮组合来操控垃圾桶的盖子)。

5、分散规避:分散提交关联专利以逃避监管;

6、商业违规:倒买倒卖专利、虚假变更发明人;

7、代理违规:代理机构协助实施非正常申请;

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伪造申请者的个人信息等类似行为。

(二)违规后果与救济途径

违规后果

1、行政处理:

①收到整改通知后未按期撤回或申诉,申请直接视为撤回;

在申诉失利的情况下,该专利申请遭到拒绝,导致申请人面临诸多限制,例如可能失去优惠减免资格,或是被禁止申报专利奖项。

企业一旦被纳入异常名录,将对其IPO上市、投标竞标等关键商业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法律制裁严厉,严重违规者可能遭受罚金,而相关代理机构甚至可能遭受执业许可证被吊销的后果。

应对措施:

1、主动撤回

①适用场景:技术方案确属拼凑、无研发记录支撑的申请;

提交《撤回专利申请声明》文件,需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相关手续办理。

2、申诉举证

①核心材料:

i.研发证明:实验记录、设计图纸、原型机照片;

ii.资质文件:研发团队学历证明、设备清单、项目合同;

iii.技术说明:专利与主营业务的匹配分析;

申诉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第三方检测报告的提供、专家论证意见的采纳,这两者均能显著提高申诉的成功概率。

3、法律救济

若对驳回决定持有异议,当事人有权在规定期限,即三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

若被判定存在主观恶意行为,个人或单位将遭受限制在两年内减少费用、禁止申报专利奖项等额外的处罚措施。

2025年专利审查趋严

(一)审查标准升级:

新颖性审查实现智能化,依托AI检索工具和全球数据库资源,对公开文献及使用记录等数据进行全方位覆盖,确保无任何遗漏信息。

2、创造性要求显著提升:

跨领域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必须得到证实,而那些微小的进步或简单的拼凑(例如“测温杯”这类方案)则往往难以获得认可。

审查技术方案时,对其“非显而易见性”的标准更为苛刻,且强调创新之处需超越本领域的常规理解与认知。

(二)政策目标调整:

我国“十四五”规划目标得以超额实现,2024年,我国每万人所拥有的高等级发明专利数量达到了14件,这一成就使得我们比预定时间提前完成了规划中的目标。

自2025年起,将严格审查低质量申请,促进专利发展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重视价值创造,确保专利切实服务于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三)新兴技术挑战:

技术难度较高且存在边界性争议,例如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技术进步速度极快;然而,技术界限不够明确,导致在权利要求的撰写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算法逻辑不够清晰、保护范围过于宽泛。

审查规范存在时滞问题:现行的规定无法与新兴技术的特点相契合,审查人员在专利的创造性、道德规范(例如AI创作的作品、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等方面必须慎重考量,这进而使得申请被否决的比例有所增加。

四、企业与个人避坑指南

(一)研发阶段:筑牢创新基础

同步进行专利价值评估:在项目启动阶段,对现有技术进行详尽检索,以防止低效的重复研究,从而保障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2、规范留存研发记录:

保留实验数据、设计草图、会议纪要等原始资料,这些资料是用于申诉时证明创新真实性的重要依据。

定期开展专利地图的深入分析,以清晰界定技术发展的布局方向,同时有效避免因重复研发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申请阶段:提升合规性与专业性

1、文件撰写

①权利要求书:

i ? ?主权项:聚焦核心创新点,清晰界定技术特征;

在行使权力时,应考虑技术带来的实际效果,同时应避免对功能性的过度限制(例如,对于“一种高效设备”,应具体说明“高效”这一特性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实现的)。

外观设计方面,需提供六个视角图和使用状态图,并明确指出与现有设计存在差异的显著特征。

2、代理机构选择

对代理机构的信用等级进行审查,坚决不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黑名单的机构进行业务往来。

设立内部审查机制,严禁中介机构参与虚构技术内容、进行批量申请等异常活动。

(三)应对非正常认定:策略与材料准备

1、申诉材料清单:

①研发人员社保记录、学历证明及设备采购发票;

②技术方案迭代文档、第三方检测报告或专家论证意见;

③专利与主营业务匹配分析,证明真实创新目的。

技术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核心技术的运用依托于“基础专利”与“外围专利”相结合的矩阵模式(例如,手机制造商在摄像头技术领域布局了多项专利),以此减少单个专利申请被否决的可能性。

在申请新兴技术领域相关专利前,需进行FTO(自由实施调查),以识别潜在的侵权风险以及确定其可专利性。

(四)长效合规机制

研发管理方面,需不断优化研发日志的制定流程,同时,要定期对技术成果和专利布局的匹配性进行回顾和分析。

申请要求明确:需将合规性审核融入企业内部运作体系,从而保障每一项专利申请均满足创新真实性的标准。

动态监控政策变动及审查动向,需适时对申请策略进行更新,以便更好地适应严格的审查环境。

专利申请领域已迈入“质量至上”的新阶段。申请者必须专注于实质性创新,严格遵守申请流程,借助专业化的布局和规范化的管理,才有可能在严格的审查体系中提高授权通过率,使技术成果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强大力量。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