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数据转换:借助人工智能助手转化公告文书为结构化数据操作详解

时间:2025-07-07 00:06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可以将相应的公告文件资料转换成有组织的数据格式。具体步骤包括:

在处理诉状数据时,首先需要将相关文件输入人工智能助手系统。接着,系统将依据受送达人姓名、原告姓名、案件性质、送达文件名称、答辩期限、举证期限、开庭时间、诉状关键内容、文件发布日期等数据项进行提取。对于公告中提及“诉讼请求”、“上诉请求”、“请求”或“诉状要点”等关键词的,系统会将诉状关键内容这一数据项标记为“是”,而未提及的则标记为“否”。

裁判数据的处理需要将相关文件输入至人工智能助手,随后需依据送达人的名字、原告的名字、案件性质、案件编号、裁判的核心内容以及文书的发布日期等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对于公告中提及“判决内容”“裁定内容”“主要事项”等关键词的部分,应将裁判的核心内容信息标记为“是”,而对于未包含这些关键词的部分,则标记为“否”。

【模型运用】

一是要发现公告内容不规范的监督点。

首先,进行数据筛选,将诉状关键点和裁判核心内容中的数据要素标注为“否”的部分挑选出来;其次,作为潜在未依照法律充分阐述起诉关键点和裁判核心内容的线索,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针对涉及线索的公告,需通过法院公告网以受送达人姓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分析及评估,对于那些起诉状副本和上诉状副本公告中未明确诉状关键点、裁判文书公告中未详细阐述裁判核心内容的,应认定为有效线索并形成案件,同时以公告内容的不规范之处作为发出检察建议的监督焦点。

二是需关注并识别出开庭审理时间、案件审理时限以及上诉状副本移送时限等方面的不规范之处。

首先,进行数据关联和运算处理,通过比对诉状数据和裁判数据中受送达人姓名、原告姓名的对应关系,筛选出相同要素的同一案件数据。接着,对筛选出的数据中裁判公告的刊登日期和诉状公告的刊登日期进行日期的对比运算,从而得出两者之间的时间差。然后,进入数据筛选环节。通过以“15日”或“30日”作为时间差小于45日(即公告期限30日加上举证期限15日)的案件的筛选关键词,可以找到实际开庭日期可能比公告中确定的开庭日期更早的线索;同时,通过以“起诉状”为关键词筛选出时间差超过210日(包括30日的公告期)的案件,这些案件可作为审限可能超过法定6个月的线索;此外,以“上诉状”为关键词,筛选出时间差超过55日(即公告期限30日、上诉期限15日、二审法院接收上诉状及转交原审法院期限5日、原审法院接收上诉状副本及送达当事人期限5日)的案件,这些案件可能存在超期移送上诉的情况。同时,必须深入查阅法院的卷宗资料,对出现的异常信息进行细致的审查和分析,将核实后的有效信息转化为案件,并且将案件办理期限的不规范之处作为监督的重点,进而发出相应的检察建议。

【应用成效】

模型赋予数据新活力,激活了那些“休眠”中的信息。该机构对法院公告网站上的信息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智能处理,成功将PDF格式的法律文件转换为适合模型处理的表格数据,成功破解了大数据法律监督中数据获取的难题。运用这一模型,该机构对石河子市法院近三年来超过1500条公告数据进行了细致筛查和对比分析,发现了30多条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并据此展开了相应的监督工作。

精确锁定目标,增强监督效果。若公告送达不符合规范,当事人可能未能收到或未能及时收到法律文书,这不仅会妨碍当事人及时行权履责,还可能催生新的争议。检察机关在实施法律监督过程中,如发现法院未依法有效送达法律文书,将采取发出检察建议等措施,敦促法院进行整改,以此确保司法公正。

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推动整体治理进程。在执行法律监督任务时,检察机关若针对某一类案件揭示出社会治理的深层问题,便会运用类似案件的监督手段,以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该院充分利用该模型揭示了法院在公告送达环节的不足,进而通过提出类似案件的检察建议,推动法院对公告送达文件和案件管理规范进行了改进东莞万江律师,实现了公告文书格式的统一和开庭日期计算标准的规范化,有效解决了相关问题。该模型被纳入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后,其推广效果显著。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检察院)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