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行业自治+法治保障’助力化解机动车交易纠纷,西安仲裁有新举措

时间:2025-07-06 00:16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这种‘行业自律加上法律支持’的模式不仅减轻了消费者维权的经济负担,还有助于企业避免经营中的风险,对解决机动车交易中的纠纷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4月23日,陕西省机动车鉴定评估行业协会的一名负责人表示,近期,该协会与西安仲裁委员会共同签订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并设立了“机动车交易纠纷调解中心”,打造了“行业调解与仲裁确认相结合”的一体化纠纷处理体系。

陕西省机动车交易领域的纠纷调解机制现已步入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新里程,同时,这也标志着西安仲裁委员会在多元化解决纠纷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西安仲裁委员会近期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及增强仲裁的公信度,努力打造了一个高效、专业且具有国际水平的仲裁服务系统。在2024年,该委员会共接收案件5480起,涉及金额高达158.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95%。年度案件结案率超过90%,调解成功率达到了60%,从而建立起了“案件高收、快速结案、优质调解”的良性运作模式。

专家仲裁员为企业“把脉问诊”

得益于仲裁员的专业指导,不仅成功化解了合同纠纷,而且保护了我们与合作伙伴之间长期建立的友好关系。西安某科技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与供应商产生争执,遂向西安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仲裁员察觉到双方对技术标准理解存在分歧,随即启动了“仲裁+调解”相结合的程序,并安排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重新评估,最终促成了双方的和解。

仲裁专家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已经成为西安仲裁委员会在解决复杂纠纷问题上的关键人物,被誉为“定海神针”。

西安仲裁委员会为解决建设工程、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的纠纷,设立了包含56个行业细分领域的“专家仲裁员库”,其中汇聚了众多来自高校的学者、行业内的杰出人才以及退休的法官等专业人士。这些专家不仅对法律有着深刻理解,还对各自行业的规则了如指掌,能够准确把握争议的核心,并给出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仲裁院院长徐文新如此介绍。

在某建材企业与陕西省内一家建筑企业就超过千万元的混凝土货款发生争议的情况下,西安仲裁机构启动了“线上加线下”的调解机制,通过十多次的远程协商以及现场核实相关资料,最终确定了欠款的具体数额。

委员会设立了由建筑领域的专家、法学界的教授以及经验丰富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小组。在开庭之前,这三位仲裁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准确锁定争议的焦点,避免了复杂的鉴定程序,仅凭现有资料便合理地确定了涉及300万元的争议款项,最终使得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将行业内的资深专家深度融入仲裁环节,自案件立案调解至开庭审理,专家仲裁员凭借其专业素养破解难题,不仅帮助企业大幅降低开支,还促使企业能迅速集中精力投入生产,从而达成“以最低成本解决纠纷,运用专业智慧保障企业成长”的目标。

为了保障仲裁专家持续展现其专业特长,西安仲裁委员会建立了全面的支撑系统。该系统在全国仲裁机构中首创了仲裁研究院,并聘请了423位研究员构建了专业团队,该团队涵盖了20多个新兴领域,从而填补了国内仲裁机构在研究团队建设方面的空白。构建重大复杂案件咨询专家库,聘请了108位专家,他们为仲裁工作提供咨询协助,每年平均贡献咨询建议超过100条,为案件审理提供裁判指导,有力地保障了每一宗纠纷都能得到公正且高效的解决,从而夯实了专业基础。

定制仲裁为企业“量体裁衣”

在以往众多企业的合同范本中,仲裁部分的表达往往不够清晰,有时甚至出现了“既可仲裁又可诉讼”的矛盾条款,这往往使得后续的程序变得复杂和拖延。西安仲裁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向我们透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推出了“定制仲裁条款”的服务,这项服务能够为企业量身定制条款,内容涉及管辖机构、适用规则、语言选择等多个方面,共计十余项关键要素。

在纠纷化解流程上,西安仲裁委员会构建了全链条服务体系。前端为企业提供仲裁咨询服务、合同模板库、争议条款审核以及合同登记备案等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在中端履约环节,嵌入个性化的仲裁条款并实施争议预警,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在后期,采取“调解为主、分类处理”的策略,聘请专业调解员,通过“诉讼与仲裁对接”“调解与仲裁衔接”等方式,促进众多纠纷在仲裁程序之外迅速得到解决。

数据表明,西安仲裁委员会每年处理的包含定制仲裁条款的合同数量大约在20万件左右,而这些经过定制化处理的仲裁案件,其标的总额大约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

这一创新模式在一起9000万元借款纠纷中成效显著。

在此期间,申请人多次向被申请人借钱,但到期后并未履行偿还本金及利息的义务,即便双方已签署还款协议,被申请人仍未按约履行还款承诺。

纠纷一旦发生,西安仲裁委员会便迅速采取行动,借助“定制仲裁”与“合同备案”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双方量身打造了一套解决方案。

在案件正式立案之前,仲裁机构积极进行调解工作,并依据双方所提交的文件资料,将争议的管辖权明确指定为西安仲裁委员会,从而顺利开启了仲裁程序,为后续的高效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案件进入立案阶段后,西安仲裁委员会依照合同中规定的送达条款等特殊程序,迅速推动了仲裁的进程。考虑到案件所涉及的资金规模巨大,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选定了专业的鉴定机构对资金的流向和利息进行了专门的审计鉴定。

最终,案件自立案至裁决仅用时4个月(含鉴定环节)。

采用“定制仲裁条款与合同登记”这一模式,不仅从合同制定之初就对争议解决条款进行规范,还通过登记备案机制对合同实施动态监管,有效预防潜在风险。同时,依托个性化的仲裁程序,精准化解纠纷,这一做法已成为改善商业环境的创新性有效措施。

对接国际规则助企业更好“出海”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些年,西安仲裁委员会的员工们对于那起国际争议案件仍然记忆深刻。

2010年,一家外国企业与长沙的一家公司达成了《设备租赁协议》,该协议规定将清淤船等设备出租给外国企业用于海外项目,项目完成后,外国企业需负责将设备运回我国并承担相关运费。然而,到了2018年项目完工时,由于船舶运输和通关的成本高昂,双方在设备运回事宜上产生了分歧。长沙公司据此依据合同向西安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诉求对方履行合同义务并支付所欠的工程款项。2024年5月,在西安仲裁委员会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考虑到双方办公地点分别位于长沙及国外,西安仲裁机构利用网络庭审平台进行了多次视频交流,针对争议核心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和解协议签订之后,仲裁人员持续通过电话和网络途径敦促各方履行义务,以此增强企业对仲裁服务的满意度。

该案例体现了西安仲裁委员会充分利用其涉外仲裁院的优势,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并积极实践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

西安仲裁委员会近期在处理国际商事仲裁案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受理的涉外仲裁案件数量与涉案金额均呈上升趋势。这些案件分布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这一现象鲜明地展示了国际商事仲裁在适应跨境市场主体需求方面的优越性。

西安仲裁委员会主动参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对内部程序进行了优化升级,采纳了22项国际广泛认可的制度,确保仲裁规则能与170多个司法区域顺畅对接。此外,西安仲裁委员会凭借西北地区的地理优势,打造了覆盖中西亚的仲裁服务网络,并在秦商总会设立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巴西的联络机构。自2023年起,得益于司法部的鼎力支持,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顶尖的仲裁机构。在此背景下,我们成功举办了超过十场国际仲裁活动,并深度参与了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国法务中心建设。同时,我们积极推动“中国方案”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海外拓展。(群众新闻记者 梁爽)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