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你知道多少?快来了解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②(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及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①纯获利益的行为,有效
②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有效
③其他行为,效力待定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①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年满十六周岁但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若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维持生计。
(2)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自由意味着当事人的意愿形成与表达完全由其自主意志所主导,不受任何欺诈、胁迫或利用他人困境等侵犯其意愿自由的行为干扰。
所表达之意与外在表现相符,即行为人展现出的意图与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保持一致,未出现串通虚假陈述、认知错误或信息传递失误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统一的状况。
(3)不违反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知识点】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根本区别
期限是必然要到来的事实,而条件不一定会成就。
典型举例:
(1)死亡之日——期限;
(2)结婚之日——条件。
2.其他规定
在民事法律行为附有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这些条件既可以是某种事件,亦可以是某种行为。若一方当事人故意促成条件实现,则应视为该条件并未达成;反之,若一方故意阻碍条件实现,则应视为该条件已经实现。
对于设定了特定时间的民事法律行为,其附加的时间限制既可以是具体到年月日的确定日期,亦可以是无法预知的,例如以“某人去世之时”作为参考的期限。
【知识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1.效力及种类上的对比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
①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事法律行为中若某一部分无效,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效力,故其余部分依旧保持有效状态。
①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②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自行为开始时无效
种类
①当事人通谋虚假表示实施的
②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
④违背公序良俗的
违反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强制条款(但若这些条款不会导致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失效的情况则不在此列)。
①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遭受欺诈的一方,无论是由于当事人一方自身的欺诈行为,还是第三方欺诈,并且当事人一方已经知晓或理应知晓此情况。
③受胁迫的(当事人一方或第三人胁迫)
④乘人之危、显失公平的
存在以下任一情况时,撤销权将不复存在(即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将结束):
自当事人得知或理应知晓可撤销的事由之后,若在一年内未行使其撤销权利(包括因受欺诈、在他人危难时刻利用不公平手段导致的不平等交易)。
当事人遭受了威胁,自该威胁行为结束之后,在接下来的整整一年时间里,他们未曾行使过撤销的权力。
当事人若对重大误解存在,自其得知或理应知晓撤销理由之时起,需在接下来的90天内积极行使其撤销权利。
(4)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当事人一旦知晓可以撤销的事由,便明确地表达出放弃撤销权的意愿,或者通过其具体行为显示出不愿行使撤销权的决定。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