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就业歧视 入职体检高峰期,代人体检机构宣
东莞万江律师获悉
2000元可以代替抽血,4000元可以修改体检结果,确保100%通过……正值毕业季,就业体检正值高峰。为了保证自己能够顺利通过就业体检,一些求职者求助于“代体检”中介机构,而这些机构也公开宣称“只需要付费就可以搞定”。
整个检验费用4000元,确保100%通过
上网搜索关键词“替代体检”,结果第一页就有几个替代体检网站。许多网站宣传可以提供“出国旅行代体检、公务员代体检、就业代体检等”等各类体检服务。更换清关服务”。
记者以需要进行身体检查为由,联系了其中一位检查机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记者的年龄、就业信息、体检医院名称后告诉记者,一些事业单位会指定医院进行体检,并且会私自在抽血检查中加入乙肝检查。 “单位会有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在现场,如果你担心抽血不合格,就找我们帮忙吧。”
该机构工作人员表示,部分事业单位要求更为严格。在抽血过程中,医生会要求提供身份证进行比对,因此需要帮助检查人员制作一张假身份证,然后再进行检查。 “医院体检中心有一个休息室,到了时间你先领取表格,然后交给在休息室给你体检的人,整个检查的费用是4000元。”考试完成后付款,以确保100%通过。”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他们。”
“如果只是代替抽血,收费会便宜一些。”工作人员说:“我们会比对你的外貌和年龄,找一个和你相似的人给你做体检。我们已经帮很多人做过体检了,目前还没有发现。”
当记者表示想亲自去体检,但担心结果可能不合格时,工作人员表示还可以提供事后修改体检结果的业务。 “这个比验货费还贵万江律师,单件费用就4000多元,可以保证修改成功,以后再付款。”
记者随后联系了几家检验机构。价格从1000元到10000元不等,根据难度收费。提供检查服务的地域范围包括北京、上海、广东、重庆、江苏等全省数百家医院。 “只要到我们服务范围内的医院进行体检,我们就能保证100%的通过率。”
△信息图
担心单位“拒绝”他们,寻求检查服务
今年6月毕业的小李曾向这些检验机构寻求帮助。小李说,他应聘的是北京某单位的工作。通过笔试和面试后,体检前他开始担心起来。 “我很胖,在学校体检时被查出转氨酶偏高,我担心这件事被查出来,雇主会以此为理由‘拒绝’我。”
小李说,通过网络搜索,他找到了一位可以提供体检服务的男子。该男子告诉他,如果体检简单且无人监督,会更便宜;如果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场监督,成本会更高。更高。最终,小李缴纳了1000多元的“服务费”,顺利通过了体检。 “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后怕,毕竟这是违法诈骗行为,如果被用人单位知道,后果会很严重。”
检验机构为何有市场?
检验代理机构通过网络平台招募客户。从寻找代理人、办理假证明,到联系医院、修改结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体检是对自己健康的责任。为什么有些人需要找人代办检查?一家检测机构的中介透露,他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抽血项目上,而找人代抽的客户大多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出于企业利益的考虑,一些企业对乙肝的就业歧视逐渐从公开转向隐蔽,通过暗中贿赂医院检测,发现乙肝携带者以其他理由拒绝就业,导致求职者无法获取乙肝证据。歧视。 ”
入学和就业体检时不允许进行乙型肝炎检测。
我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传染病病原体携带者为由拒绝就业。 2010年,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就业体检项目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就业权益的通知》,其中还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入职体检时不得提供乙肝检测。服务。
记者在北京多家医院体检中心也看到,墙上或公告栏上都贴有就业、入学体检禁止检测乙肝的规定。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医院体检不包括乙肝检测项目,如果体检时想增加乙肝检测项目,需要填写申请表。” ”
仍有人因乙型肝炎病毒而被拒绝就业或被迫离职
尽管国家明令禁止对相关项目进行检查,但因体检检出乙肝病毒而被拒绝就业或被迫辞职的事件仍在发生:
2012年,在北京某公司工作的张女士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被诊断出患有乙型肝炎。因此,她在公司里经常受到同事的排挤和歧视。公司领导多次指责她工作质量不合格,劝她辞职。出于无奈和病情的恶化,张女士被迫签署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和辞职申请书。随后,张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2012年,300多名员工入职中航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时,被要求进行5项乙肝检测。其中,8名应届毕业生被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被所在公司要求离职。回家治病,被拒绝就业。
铲除检验机构产业链需要消除就业歧视
“代购体检属于作弊行为,涉嫌诈骗、非法经营。如果属非法经营,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则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据此就业歧视,检验机构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位于皖江的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赵辉说。
赵辉表示,雇人检查的舞弊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即使员工通过虚假体检报告成功加入公司,不仅会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还会给自己今后维权带来麻烦。 “如果你担心就业体检时受到不公平待遇,可以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一位长期参与反乙肝歧视项目的人士表示,违法成本低,是企业明知违法仍秘密进行检测的重要原因。 “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在招聘时违规检查乙肝物品,被有关部门发现的,只会责令改正东莞万江律师,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企业起不到震慑作用。”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科达表示,根除检验产业链需要从根本上消除就业歧视,落实国家相关规定,为相关群体提供公平、平等的就业机会。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加大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维护的帮助力度。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已经逐渐重视这个问题。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今年发布新版行政处罚裁量权,其中单位擅自使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分三级实施处罚。在近期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查处了违规使用“乙肝五项”作为体检项目的案件。
万江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