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最新资讯>>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吊车作业致人受伤 交强险可否先行赔偿?

时间:2023-04-04  【转载】

 导读


  吊车驾驶员在操作吊车作业过程中不慎致人受伤并造成十级伤残,巨大的经济赔偿责任应如何划分?虽然吊车驾驶员为该吊车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险,但保险公司认为吊车作业并非交通事故,交强险不应赔付。受害人则主张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先行赔偿,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及时获得赔付,又有利于减轻吊车驾驶员的经济压力。那么,受害人这一主张能否获得法院支持?近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这样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终审判决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限额范围内赔偿12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在交强险中优先支付;超出交强险部分的9万余元,根据事故双方过错程度按比例承担。法官通过对本案的审判与析理提醒保险人,交强险的立法本意是通过强制投保让保险人分担社会风险,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同时引导保险行业下大气力构筑保险信用体系,诚实经营,依规运作,推动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吊车隔墙作业致人受伤


  邵某受雇于许某从事货物装卸、安装工作。吴某从事吊车作业业务,与许某合作数次,双方根据吴某的工程量大小结算吊车费,吊车费用包含了车费、人工费,油费及保险费用,均由吴某自行负责。


  2019年,许某承建南通某公司的钢结构厂房。9月30日,邵某受许某指派与另一人冯某共同卸一块长度约8米的C型钢。因卸货过程需要使用吊车,故许某联系了吴某。吴某将吊车停放在厂房内,邵某等人在厂房外,吴某与邵某等人中间隔着一堵墙。因厂房未建好,该面墙留有2米高窗户的安装处。装卸货物的具体操作流程为:邵某与冯某站在厂房外装载货物的车辆上,距离地面约2米高,两人一人一边负责将吊车上的吊绳挂到C型钢上,在邵某等人装吊完成后,吴某根据操作示意,隔墙操作吊车将货物吊运至厂房内。一开始,许某在现场指挥,一段时间后,许某离开现场,其余三人继续卸货。因缺少许某指挥,吴某操作吊车将货物起吊的过程中,邵某不慎从2米高的车辆上摔倒在地。


邵某出院后,认为其受雇于许某,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因吴某操作不当而受伤,故许某和吴某构成共同侵权,应当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因吴某就案涉吊车于2019年8月12日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特种车综合商业保险,其中交强险限额为122000元,第三者责任保险限额为1500000元(含不计免赔),故邵某起诉保险公司、许某、吴某赔偿各项损失20万余元。


  海安市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一是许某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二是案涉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


  关于许某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法院认定许某与吴某之间系承揽关系。雇佣关系中雇员的工作性质一般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与雇主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承揽关系中承揽人与定作人之间不存在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承揽人只需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即可。本案中,吴某自认已与许某合作数次,许某一般根据吴某的工程量大小来结算吊车费。法院认为,吴某用于起吊货物的吊车系其本人所有,所花费的油费和保险费用均由其自行负担,其操作规程和劳动过程亦是自行决定,且在完成案涉工程后便不再继续为许某工作,双方之间应构成承揽关系。


  关于事故的责任分担问题,法院认为各方当事人对案涉事故的发生均具有过错,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事故发生时吊车系由吴某驾驶和操作。吴某作为具有相应操作资质的专业人员,应当在起吊货物时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隔墙操作吊车吊货时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视觉障碍,吴某在不能完全观察到物体的具体位置和状态时,应当要配有助手或现场指挥的人员。鉴于吴某与许某之间系承揽关系,双方又未举证证明对安全义务有特别约定,那么确保吊车安全吊装的责任在于吴某一方。故吴某对邵某受到的损害结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第二,作为承揽关系定作人的许某起初在卸货现场进行指挥,卸货过程能够有序、安全地进行,但随后其在未完成卸货的情况下停止指挥、离开现场。虽然许某并没有指挥吊车的义务,但其作为承揽人有义务提供安全的操作环境,故其对案涉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过错,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人民法院报

在线客服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